【day18】今日阅读《在远远的背后带领》P150-200
关于无条件养育,凯蒂说:“那意味着他(孩子)不欠你任何事情,你也不是为了他的缘故。你明白你做这件事情纯粹是为了你自己。带着这份觉知来抚育你的小孩,而且全然清楚地知道,你会在那里,是因为你想要在那里,以身作则地抚育他们、教导他们。你这么做,仅仅因为你爱他们,而且因为那么做时,你才会喜欢你自己。那全都跟他们无关。虽然那是一种全属'一己'的行为,却是无条件的爱,这是值得一再重申的真谛。”
01 无条件养育,不是带着条件
简单的说,就是并不是怀着某个目的才去养育孩子。如果想养儿防老,那养来养去还不是为了自己,这和交易有什么区别?
02 无条件养育,不是实施控制
父母很容易进入这么一个思维陷阱:你没我有经验,你就别墨迹了,听我的就行。甚至有时把这种权利还要冠上“我是为你好”的美名。如果是对朋友,你会要求你朋友一日三餐都按时定点吃饭吗?但是对孩子,你就是这样,你知道孩子会顺从你的权威,而不愿意选择去尊重孩子,花时间倾听一下孩子的需求,他可能消化不良,上一顿都还没消化。
03 无条件养育,不是带着预设
我小时候成绩不好,吃了大亏,我孩子一定要上重点学校;我小时候爸妈不让我吃零食,我孩子吃什么都行,我绝对不限制;我小时候家里穷,什么玩具都不舍得给我买,我孩子想要什么玩具我都给他买……这种话是不是感觉很耳熟?
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预设和期待,往往是父母内在匮乏感的投射,这些并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父母的需求,是父母希望内心能有些许的弥补自己。
04 无条件养育,不是溺爱放任
不去操纵孩子,并不代表就得委屈和牺牲父母的需求,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作者这样表述:从行为层面上来说,无条件养育并不是说要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从情绪层面上来说,情绪没有对错好坏之分,父母要尽可能地接纳孩子的情绪;从意识层面上来说,不管孩子做什么,我们始终是接纳孩子的。
当你想休息,而孩子却在一旁吵闹打斗,这时,你不应该否定自己的情绪去忍耐,而应该跟孩子提出你的需求,看看如何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
无条件养育听起来是神话一般的存在,因为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都对孩子给予无条件的爱,然而我们不需要做一百分的父母,我们只要做真实的父母,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真诚的无条件的爱。
“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