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几周的引导,渗透,本周在我们班搭建区玩的小朋友,已经能够自己搭出一些常见的动物来了,这是让我十分惊讶的。在我前期指导其他活动区时,时不时关注着别的区的动态与进度,我发现今天搭建区两个小朋友是玩的最投入、专心的。
我走到搭建区时,贤贤和天天两个小朋友已经搭的初具规模了,一个大象园,一个长颈鹿园。
“老师,这是我搭的大象”
“非常好!这是你自己完成的?”
“对!”贤贤脸上挂满了骄傲
“咦…大象有几条腿呀?”
“四条腿”
“你数一下这两头大象的腿有几条”
“1.2...”我俩面面相觑,贤贤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放两条腿也能站住”
“这样你觉得好看吗?”贤贤沉默了一会,又拿了两个空心积木放在了大象的身子下面。
到了天天那边,她在大象园的旁边搭了三只长颈鹿。
天天向我介绍到“这是长颈鹿一家,有爸爸妈妈和小宝宝,它们要出去玩。”我看了一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三只长颈鹿长的一模一样,怎么区分爸爸、妈妈、和小宝宝呢?
我想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自主探究解决,于是在活动区讲评环节,我先让孩子们观察贤贤搭的大象一家。
孩子们很轻松的认出来了谁是象爸爸,谁是象妈妈,谁是象宝宝,还让孩子们观察了不同大小的大象所使用的积木的不同,明白了不同的大小所使用的积木个数、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可以变化的。
于是我抛出了想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的问题。
“这几只长颈鹿都长的一样,怎么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孩子呀?”孩子们都摇摇头。
“谁有什么好的办法吗?首先体型最大的应该是谁?”
“长颈鹿爸爸!”
“第二大呢?”
“长颈鹿妈妈!”
“最小的呢?”
“宝宝,是宝宝!”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
“哦...那怎么把其中一只变成妈妈呢?”
“拿掉一个圆柱!”有小朋友快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主意!这样脖子就矮了一截,可以和爸爸区分出来了!”“你们赞同吗?”孩子们一致点点头。
那么长颈鹿宝宝呢?
“可以换掉腿,用矮一些的积木”
“什么样的?”
“小圆柱!”
“可是长颈鹿的身子很大呀,小圆柱能支持住吗?”孩子们陷入了思考
“可以用两个长方形今天摞起来,这样就比大圆柱矮一些了!”
“明明应该把脖子再去一个.......”
孩子们热烈的谈论着,他们都思维已经开始发散了,参与活动的积极度也高了起来,我想,这种引发对话,以后还要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