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的时候,喜欢去图书馆,看阳光透过窗户打在桌上,闪烁了书上的文字。一歪头就能看绿叶的摇曳,听鸟儿的叽喳,看落叶的飞旋,听冬雪的摩挲。
图书馆前面有湖,湖里有鱼,我喜欢去喂鱼,也觉得我得去喂鱼。无论什么时候,闲暇也好、忙碌也罢,静静的坐在湖边,哪怕撒点馒头的碎末,都有成群的鱼游过来,大的、小的、金黄的、黑不溜秋的……他们轻巧的摆着尾巴,招摇在我手指的方向,陪伴着我的倒影。
考研那段忙碌的日子,图书馆的书桌上多了一个男生,我在这头,他在那头。起初不经意不在意,一个桌上学习一年多,没抬头看过几次,更没说过几句话,只是认识。后来才知道,我们考研报的一个学校、一个院系,考试在一个考场。只是,最后,我们谁也没有去那个学校、那个学院读研,他当了飞行员,我做了公务员。
生活像一个莫大的玩笑,我们笑过了曾经的美好,回忆起来却笑出了悲凉。
考研前两天我们互相发了信息,说了些彼此的心里话,他发过来让我想不明白又想得明白的话:你是个好女孩儿,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帮助,希望我们都能考上。一个桌上的我们从没交流过有关于学习的任何问题,但在考研那段略显枯燥又乏味的日子,那头的他和这头的我,或许彼此给了彼此坚持与力量。
毕业前我们约好在学校走走。见面的时候我们都背了一个包,包里竟都是为对方准备的礼物。围着学校的角角落落散散步,傍晚的日落格外美。那天以后,觉得了了一桩心事一样,这一页,就此翻过。
毕业了,我们各自选择了各自的生活。他来我上班的地方看我,我们一起吃饭、压马路,我送他南下的车票,他目送我乘上返还的公交车。我们什么话也没有说,却好像什么都说了。
现在想来,像在看电影,可女主角,是我。
想来,我们可以互相称呼“同桌的你”,他或许会问“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了嫁衣”,我或许会想“穿上帅气西装的你牵起了谁的手”。
想来,有关于我们的一切是那样巧,可又那样真,却那样让你不敢相信,我们默契到了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却又陌生到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问音信。
不知道再过十年、八年,二十年、甚至有生之年,我们会不会应了张爱玲的那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我觉得自己如飞鸟,在梦里飞了好久,划过温柔的流星终究孤单的飞过。直到遇见我现在的他,尽管不是最优秀却给我幸福的他,如宽厚广袤的大地,时刻张开双臂准备拥抱飞累了的我,让我踏实、让我安心。
我和我的他会一起去学校的图书馆坐坐,去湖边喂鱼,绕着学校走走,互相讲讲彼此的故事,问对方稀奇古怪的问题,他笑我“傻”,我笑他“憨”。我们在现实的生活里呵护经营我们的“爱”,平平淡淡的长长久久。
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