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自己挺矫情的,明明对所有的事情没有什么感触,偏要在别人问的时候装作很有感触的样子。
就好比说前两天我朋友在抖音上给我分享了一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瓦尔登湖》里面的一句话,“如果你赶不上林晨五点的日出,你不妨看看傍晚六点的夕阳,任何时候都不晚,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应该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和想要成为的人,多走点弯路没关系多花点时间在路上也不要紧,和别人所期待的不一样也可以,只要你是在成为你的路上就够了,希望你自由的活着,永远在开花的路上。”我看完这个视频是这样回她的:“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过这本书,但是现在已经忘记内容了,猛然间看到这本书的片段,还是会有很多感触,就像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一样,都是在像我们的目标前进,就算现在很慢也没有关系,我们迟早会成功的。”过了两天再回过头看我给她的回复,我仔细想了一下我当真有那么多感悟吗?不过是为了给她的分享提供一点回应罢了。
很早之前听过一句话:人与人的关系是在一次又一次地互相麻烦中不断加深的。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正确,当你能对一个人深处一次又一次地援手时,你们之间的关系早就已经突破了陌生人甚至普通朋友的关系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透彻的说法,也有很多人并不愿意承认不断麻烦你的人在你的晟敏或者生活中已经到达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了。
就像我给分享我视频的人的回复一样,他需要在我这里确定我是否真的看过他分享给我的时评这件事情,我用对这个视频的感悟给他回应,让他更直观的了解我已经看过这个视频的事实。而我给他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为她的分享提供了一定的情绪价值。下一次他看到相同的或者类似的视频就会再次分享给我,这对我们的关系是一种正向的收益。
所以我会继续保持这种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