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周易的预断原理】1-10

【周易的预断原理】(1) 周易的性质

自从周易成书以来,围绕着周易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说“天人之学”者有之,说愚昧迷信者有之。宋代大儒朱熹说了“易是用来占卜,以决断疑惑的”的这样一句话,周易作为占卜书似乎就成了千古定论。这个说法,远有《易传》等古籍可寻,近有考古发掘出的大量卜辞可证,易作为占卜书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

易既然是占卜书,那么它就和科学相抵触,什么是科学呢?按照《辞海》1999年版的说法,“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它要经得起重复验证,可以证伪,而自身没有矛盾。周易本身运用了哪些范畴,提出了什么样的定理、定律?反映了什么样的本质和规律?几千年对周易的探索,恐怕还没有哪个人把这些说清楚。在流行的各种打着周易旗号进行占卜的方法中,又有那种方法经得起重复验证、可以证伪、而自身又没有矛盾呢?占卜既然不是科学,那么自然它就应当归属于迷信一类。

对周易性质的另一种理解是,周易本身虽然是占卜书,但其中包含着辨证法的一些因素,再经过历代人们的引申发挥,已经发展到能够反映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玄机”,是可以做到“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的。他们可以信誓旦旦地举出无数个“实例”,说明周易预测的准确,周易是当之无愧的科学。

笔者以为,周易既不是科学,也不是迷信,而是一个无比严谨的、首尾连贯、环环相扣的体系,它描述了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就其研究对象和方法而言,它无疑是一种哲学,只不过不同于现代的形式;它是一种最原始的哲学,更可能是一种未来的哲学,一种不仅能够总结和概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而且能够综合科学和艺术、融会情感和理智、包纳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达真善美境界的更高级的哲学。

正如哲学包含着科学但不能替代科学一样,周易也是包含着科学,却也不能替代科学。周易与科学的主要区别是:1、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周易是运用象;2、科学通常是分门别类的反映世界,周易是从整体上反映世界;3、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是分离的,一个对象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一种方法也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的对象,周易的研究对象与方法是直接同一的,研究对象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方法的形成过程。4、科学所揭示的本质与规律,只是适用于一定范围,或者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周易所揭示的本质与规律,是没有范围的,如果说有范围,那么这个范围就是世界,就是宇宙,本质是世界的本质,宇宙的本质,规律则是最具普遍意义或一般意义的规律。据此我们说周易不是科学。但是周易也与科学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在反映本质与规律方面,在经得起重复验证,可以证伪,而自身没有矛盾等方面,周易与科学又没有什么区别。

周易本身是一码事,打着周易旗号进行占卜又是另一码事,两者是不能混同的。作为一个严谨体系的周易,作为一个能够反映本质与规律的周易,它能不能够预测未来呢?当然能够。但是在周易的机理没有揭示以前,种种打着周易的旗号、实际上却与周易没有关系的所谓“预测”都是徒劳的、有害的,是自欺欺人的。这些所谓的“预测”,充其量是对周易的一种探索,不是周易的机理,迄今为止的传统易学,不仅没有揭示周易的机理,反而离周易的机理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侈谈什么“预测”只能是误国害民,这些东西不是迷信又是什么呢?

周易不是占卜书,但这不是说周易没有预测功能,预测功能是周易的价值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价值,是活的灵魂。正如科学一样,如果不能做到“预知”,那么科学也就失去意义。问题的关键是,周易是根据什么预测的,是怎样预测的,这里我们就从周易里的预断事例入手,探索一下这个问题,题目就叫【周易的预断原理】。可以预见的是,这个题目也许会引起众怒,但情之所系,不得不发。不懈怠,不偏执,实事求是,将是笔者遵循的原则。

【周易的预断原理】(2)    周易的占断

“占”字在周易经文中只有一处提到,这就是革卦五爻讲“大人虎变,未占有孚”,有人把这“未占有孚”解释为未时占卜就诚信可靠。其实这是“猴吃麻花——满拧”,革卦四爻为己,五爻为戊,从天道顺序上说是戊先己后,己是戊的服从者,但因为己爻是个说变就变的爻,如果是己爻“改命”,也就是由“只入不出”变成“只出不入”,那么五爻戊就会变成庚,在这种情况下,革五对革四就失去控制与支配能力,这就是“大人虎变,未占有孚”的意思,“大人”就是革四,“虎变”说的就是这个爻立马就变的性质。“未”不是未时,是没有。“占”则是拥有、占据的意思。从这里看出,经文中“占”的本义就是拥有、占据,与占卜没有一点关系。“占”在这里的读音是zhàn

“占”与“占卜”扯上关系,是易传的事,《系辭》讲“極數知來之謂占”、“ 占事知來”,这可以看作是对“占”的一个定义。“占”的意思就是窥察、推测、揣度,无论是“占卜”、“占断”,都是秉承此义,“占”在这里的读音就是zhān。

《系辭》作者以为,“《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这就是说,“占”是聖人的“四道”之一,为卜筮者所崇尚。其实这种“四道”的分法并不科学,周易按照符号与文字的分法就两类,符号就是六十四卦,文字则包括卦名、爻序、卦辞与爻辞。文字部分就叫“辞”,主要包括卦辞与爻辞,如果按照内容细分,还可分为“记事”、“取象”、“说事”与“占断”,而“占断”之辞就是“占”。可见“占”是“辞”的一种。

“占”就是占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按照判断的形式分类,可以分成直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等,如果按照判断对象的性质分类,大体可以分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总体判断与局部判断,第二类是静态判断与动态判断,第三类是决然判断与或然判断。

总体判断是对一个卦的总体上的判断,通常每个卦的卦辞就是对这个卦的总体判断,相对于总体判断而言,局部判断就是对这个卦的局部、部分或方面的判断,通常爻辞就是局部判断。总体判断包含着局部判断,但不归结为局部判断。总体判断与局部判断有一致的时候,例如屯卦的总体判断中有“利建侯”,屯卦初爻的爻辞也有“利建候”,这就是总体判断与局部判断的一致。当然更多的情况是不一致,有的时候还正相反,例如无妄卦的总体判断是“不利有攸往”,但初爻的判断是“無妄,往吉。”。

静态判断就是不考虑时间的判断,六爻没有先后的差别,只有阴阳与方位上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的判断,就是静态判断。静态判断可以区分出爻的强弱、贫富,可以看出卦体是平衡还是失衡,还能看出潜伏着什么危机。动态判断是考虑到时间的判断,卦有终始,爻有先后,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每个爻的前身、今生、后世,考虑每个爻的动因、动力、运动方向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卦爻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则是绝对的,因此静态判断也就是一种着眼当前的判断,是不计前身、后世的判断,这种判断,也可以叫现状判断。动态判断不仅顾及当前,更考虑今后、长远,因此这种判断注重的是对未来的预测,因此也可以叫做“预断”。“预断”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考虑卦爻的前身与今生,只有以前身、今生为起点,才能判断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静态判断是动态判断的基础,动态判断则是更完整、更系统的判断。在卦辞与爻辞中,两种判断常常结合在一起,难以区分,但仔细辨析,也能看出哪些辞句是描述的过去与现在,哪些是展望未来,例如乾卦二爻讲“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这个“見龍在田”讲的就是现状,可以算是静态判断,“利見大人”则是展望这个爻的未来,因此是动态判断,或者说是“预断”。

决然判断也就是直言判断,对于卦爻的现状与未来,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非常明确,没有摸棱两可,含混不清。或然判断相当选言判断,一个爻的状态可能有多样,运动的方向有多个,选择有多种,结局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判断不做明确的回答,只说有这种可能,有那种可能,我们把这类判断就叫或然判断。例如乾四辞讲“或躍在淵”,到底这个爻“躍”没“躍”在“淵”中呢?回答是不明确的,只说有这么一种可能,这就是或然判断,而在“或躍在淵”之后,爻辞又说“無咎”,这个“無咎”就是决然判断,也是一个预断,因为它的意思就是,不管躍不躍“淵”,这个爻都是“無咎”。

如果我们把“占”理解为判断的话,那么就应当承认“占”确实是周易经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极具价值的一个部分,否定了“占”,也就等于否定的易经。“占”在周易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这是固不待言的,但是《系辞》作者把它列为所谓“聖人之道”当中的一个,并把它当作卜筮者的专利,也是不妥的,因为周易还包含着许多其它内容,这些内容也不是一个“占”字就能概括的。

【周易的预断原理】(3)    象辞与断语

上文谈到,卦辞与爻辞统称为辞,如果按照内容细分,还可分为“记事”、“取象”、“说事”与“占断”。如果是笼统地分,还可以分为“象辞”与“断语”两个部分。

象辞就是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卦爻的状态,断语则是对卦爻的状态和发展变化趋势所做的判断。

卦爻的状态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因此象辞也就显得非常复杂,但这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寻,我们把象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卦象,这是对卦的整体的形象描述,比如中孚卦讲“豚鱼”,“豚鱼”这个象就是中孚卦的整体形象。再如“以杞包瓜”,这个“以杞包瓜”就是姤卦的整体形象。至于乾卦以龙为象,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第二类是爻象,爻是卦的局部、片段与方面,所以爻象也就是卦的局部、片段或方面的形象。爻象还可分为单个爻的取象和多个爻的混合取象,前者简称“单象”,后者简称“复象”。屯卦二爻讲“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这里说的“女子”就是个单象,而“乘馬班如”则是复象。第三类是易道象,主要是使用形象语言描述卦爻的运行规则,按其性质还可分为“天道象”、“地道象”和“人道象”三种。例如豐卦三爻的“折其右肱”就是一个地道象,姤卦五爻的“有隕自天”就是一个天道象,屯卦二爻的“匪寇婚媾”就是一个人道象。

断语的分类已如前文所述,经文中常用的直言判断有“吉”、“凶”、“吝”、“咎”、“厉”、“悔”等。

“吉”字在经文中出现凡146次,按其用法,有“吉”、“初吉”、“中吉”、“终吉”、“贞吉”、“大吉”、“元吉”、“引吉”等。“吉”就是善、美,如吉祥、吉利、吉庆等。“初吉”、“中吉”、“终吉”是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贞吉”是保持稳定或静止吉祥;“大吉”是量大则吉;“元吉”是开端吉祥;“引吉”是牵引吉祥。

“凶”字在经文中出现凡56次,按其用法,有“凶”、“终凶”、“有凶”、“贞凶”、“征凶”等。凶的意义与吉相对,是祸殃、不幸、恶暴的意思。“终凶”是结果凶险;“有凶”是有凶险;“贞凶”是保持稳定或静止凶险;“征凶”是征伐凶险。

“吝”字在经文中出现凡20次,按其用法,有“吝”、“小吝”、“终吝”、“贞吝”等。吝的意思是惜恨、耻辱、艰难。“小吝”就是小有惜恨;“终吝”就是结果惜恨;“贞吝”就是保持稳定或静止艰难。

“咎”在经文中出现凡98次,按其用法,有“为咎”、“匪咎”、“何咎”、“无咎”等。咎的意思是过失、怪罪、灾祸、仇怨。“为咎”是成为过失;“匪咎”是不算过失;“何咎”是哪里有过失?“无咎”是没有过失、灾祸等。

“厉”在经文中出现凡27次,按其用法,有“厉”、“有厉”、“贞厉”等。厉字的意思有危险、邪恶、严峻、磨砺等。“有厉”就是存在危险;“贞厉”是保持稳定或静止有危险。

“悔”在经文中出现凡33次,按其用法,有“悔”、“有悔”、“无悔”、“悔亡”等。悔的意思是懊恼过去做得不对,错过了有利时机。“有悔”就是存在着错过有利时机的问题;“无悔”是还有可以补救的机会;“悔亡”是有失去机遇的懊恼,现在却又逢良机。

比较“吉”、“凶”、“吝”、“咎”、“厉”、“悔”,可以说“吉”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完美的状态,“凶”是最坏的状态。“吝”、“咎”、“厉”、“悔”介乎其间,“吝”、“咎”的原因多由自身,“厉”的原因多由环境,“悔”的原因多是错失良机,当断未断,当行未行。

周易中的断语当然不止这些,广义地说,所有对卦爻的状态和发展变化趋势所做的判断,都是断语。乾卦卦辞“元亨”就是一个断语,说明乾卦初爻是通达的。“利贞”也是一个断语,说明这个卦适宜稳定。乾初辞“潜龙”是个象辞,“勿用”则是判断。乾二辞“见龙在田”是象辞,“利见大人”是断语,并且是个预断。坤三辞“含章,可贞”是断语,“或從王事”是或然判断,“無成有終”是决然判断。如此等等。

象辞与断语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有些象辞就是断,也有些断语却用象来表现。一般说来,象辞与断语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在经文中,也存在着“有象无断”或“有断无象”的情况,例如大畜二说“輿說輹”,咸初说“咸其拇”,这就是“有象无断”,在这种情况下,象直接就是断。恒卦二爻说“悔亡”,大壮二爻讲“貞吉”,这些就是“有断无象”,在这种情况下,断也直接就是象。

【周易的预断原理】(4)    近期预断与长期预断

在预断中,依据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件的时间长短,我们还可以把预断分为近期预断与长期预断两种,近期预断就是对近期内将要发生的或可能遇到的事情做出的判断,长期预断就是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判断。

近期与长期的界线在那里呢?一般情况下,对在四个时间单位以内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判断,就是近期预断,超过四个时间单位就是长期预断。比如同人三讲“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这个“三歲不興”就是个近期预断。余如坎上的“三歲不得”、明夷初的“三日不食”、困初和豐上的“三歲不覿”、漸五的“婦三歲不孕”、既濟三爻的“三年克之”、未濟四爻的“三年有賞于大國”等等,都属于近期预断,因为没有超过四个时间单位。而复卦的“七日來復”、震卦二爻和既濟二爻的“七日得”、屯二的“十年乃字”、复上的“至于十年不克征”、颐三的“十年勿用”,还有蛊卦的“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巽卦五爻的“先庚三日,後庚三日”、豐卦初爻的“雖旬無咎”等等,都属于长期判断,因为预计发生的事情都超过了四个时间单位。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是时间单位,而不是说的时间的长短,比如说“日”再长也不会超过“月”,“月”再长也不会超过“年”、“岁”,但是“日”是个时间单位,“月”与“年”也是时间单位,从“时间单位”这个角度讲,“日”、“月”、“年”又没有什么区别。“七日”对于“一年”来讲只是一小段时间,但是从单位上讲,“七日”要超过“三年”,因为“七日”是七个时间单位,“三年”是三个时间单位。预测“三年”内发生的事情就叫近期预断,预测“七日”内发生的事情就成了长期预断。

近期预断与长期预断有着明确的分界线,但如果是时间单位不同,这个分界线也就变得模糊了,比如临卦讲“至于八月有兇”,这究竟是个近期预断还是长期预断呢?这里关键看是以什么为单位,如果是以“月”为单位,那么它就是一个近期预断,甚至可以说是个“临近预断”,因为这个判断是在七月份做出的。如果是以“日”为单位,那就是一个长期预断,因为从做这个判断的日子算起再到八月,肯定是大大超过了四天的时间。

为什么要把四个时间单位作为近期与长期的分界线呢?原来事物的发展进程,并不是无限的、直线型的,而是有曲折、有反复,从大的方面讲就是有往有来,往与来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周期。时间单位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呢?就是根据周期,“年”这个单位的确定是根据地球绕日转动一个周期;“月”这个单位的确定是把月亮的朔望当作一个周期;“日”这个单位的确定是根据地球自转一个周期。广而言之,一切事物都有周期性质,时间单位就是根据不同事物的周期确定的,不同事物的运动有不同的周期,因此也就有了不同的时间单位。

作为周期,形象的说法就是“圆圈”,在这个“圆圈”上,一方面是无所谓起点,也无所谓终点,无所谓“往”,也无所谓“来”。“往”就是“来”,“来”也就是“往”。另一方面,如果是在这个“圆圈”上确定某一个点为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沿着“圆圈”前进,最后是一定会回到起点。这个起点如果用甲来表示,再把这个“圆圈”均分为十个等份,然后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这个“圆圈”上的十个刻度,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是生有死、有往有来,有兴盛与衰败等等特点,我们就可以把从甲到己的运动规定为“往”,把从己到甲的运动规定为“来”。因为在卦体上,甲和己处在对立的位置,彼此在空间上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从甲出发的运动,作为一个“往”的过程,最多只能到戊,这就是四个时间单位;如果是从乙出发,作为一个“往”的过程,最多只能到己,超过了己就变成了“来”,这也是四个时间单位。反过来说,如果是从己出发的运动,作为一个“来”的过程,最多只能到癸;如果是从庚出发,作为一个“来”的过程,最多只能到甲,超过了甲就又变成了“往”,这里还是四个时间单位。所以四是往来的极限。也是我们把预断分为近期与长期的界线。

把预断分为近期与长期的意义在哪里呢?原来无论是“往”还是“来”,只要是近期,就有主动的性质,可以选择,如果是长期,那就失去的选择的主动权,只能被动的应对。这也好比下棋,当着由己方先走的时候,你要考虑的是如何排兵布阵,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给对方制造困难,直至消灭对方。轮到对方出子的时候,你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应对困难,如何化解对方的攻势,尽量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至被对方消灭。前者可以看作是改造环境,后者是适应环境。不论是改造还是适应,都需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用军事家的话说就是“知己知彼”。

把四个时间单位规定为往来的极限,只是为了区分近期与长期,并非说是事物的运动、发展不能越过这个极限。作为周期,往就是来,来也就是往,如果不计来往,这里也就没有四个时间单位为界线的问题,比如说由丙可不可以到甲?由丁可不可以到辛等等?我们说时间的运行并不受这个界线的影响,不要说是在同一个周期内,就是突破这个周期,向着另一个周期过渡,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周期与周期也有不同,比如我们把一个人的一生规定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有十个单位,这个人活了六十岁,作为时间单位,每一个单位就是六年。站在出生年的角度看,前三十年为“往”,后三十年为“来”。但是,通常人们总是把“一年”当作一个计算岁数的时间单位的,所以这个人也可以说活了六十个时间单位,经过了六个周期。所以说周期与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有大周期,也有小周期,相应的时间单位也不一样,有大单位,也有小单位。因此也就不能拘泥于“往”、“来”这个界线。有许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不单纯是在“往”的过程,也不单纯是在“来”的过程,而是在“往来”的过程中进行的。比如说由丙到甲,就是先“往”,“往”到己以后变成“来”,最后来到甲。再比如由丁到辛,就是先“往”到己,到己以后变成“来”,最后来到辛,“往来”共计用了四个时间单位,实际上在卦体上丁与辛是同一个爻位,换一个说法就是,处在丁位上这个人根本没有离开这个地方,只不过是转了一下身子,却花费了四个时间单位。但是也不要小看这个“转身”,因为它意味着环境起了变化,自身的运动方向也起了变化。

虽然说“往就是来,来也就是往”,但在实际的预测中,对过程区分出“往”与“来”还是有重大意义的,通常的情况是,“往”为本,“来为”末,本固则末兴,末兴则伤本。“往”主要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中流击水”,“来”是看客观环境是否有利,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既濟三讲“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三为丙,四为己,这是一个单纯的“往”,这个预断能否成功,很大程度看三爻的努力。未濟四讲“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未濟四的环境并不利,但这个爻为壬,初爻为癸,自壬算起,三个时间单位以后,癸就会变乙,未濟四又可以从乙那里得到接济。这是一个有“来”有“往”,是“先来后往”。“往”需要进取,“来”需要等待。未濟四讲“貞吉,悔亡”,就是因为预知三年后将有“大国”赏赐自己。

正因为卦爻的运动有着这样一个循环的性质,人们才能够预测,“一叶落而知秋”,“履霜”则知“坚冰至”。既知坚冰将至,多备些衣服被褥,免受冻厄之苦,这就是预知的好处,是老百姓也知道的道理。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天干是一个周期,但天干是牢牢“镶嵌”在卦体上的,不是游离于卦体之外的,因此所谓“圆圈”也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圆圈”,而是一个有转折、有短裂的“圆圈”。天干用于表示时间,表示方位,但不表示阴阳。正因为爻有阴阳刚柔,道有天道、地道与人道之分,因此实际的卦爻运动,并不都是按照天干顺序那样有往有来的按部就班的进行,这就需要掌握卦体的态势,掌握三道的交错情况,这样就可以理解周易的预断原理。如果是用于实践,那就是靠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一句话就是靠辨证唯物主义,舍此别无他途。

【周易的预断原理】(5)  乾卦二五为什么 “利见大人”?——周易预断事例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在周易经文中存在着许多的断语,这些断语中又不乏预断,因此说周易不能预断是站不住脚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周易是“卜筮书”也没有什么不可,问题是周易是根据什么“卜筮”的?是怎样“卜筮”的?这里我们权且把预断就叫“卜筮”。

要解决这个问题,靠社会上流行的种种“卜筮”是不行的,甚至靠易传记载的方法也不行,只有从经文中寻求答案。经文中既然有着那么多的断语,或者说有着那么多的预断事例,我们不妨就从这里入手,看看易作者是根据什么预测,又是怎样预测,这是唯一可靠的方法,一旦我们了解了这些事例的预测根据与结局,那么我们也就可以说揭示了周易预断的原理,那些种种打着周易旗号、实际上却在干着背离周易勾当的所谓“预测”也就不攻自破。

乾卦与坤卦,是每一个治易者都熟悉的两个卦,乾卦二爻与五爻有两句相同的辞句,那就是“利见大人”。我们说这个“利见大人”就是一个预断。

对于“利见大人”的意思,不要说怎么解释,就是在读音上传统易学也是不统一的,有的把“见”读成jiàn,也有的读成xiàn,其实这里应当读为xiàn,“利见大人”的意思,也就是适宜出现“大人”。在传统易学那里,乾卦与坤卦,也被叫做“纯卦”,乾是纯阳之卦,坤是纯阴之卦,这些说法正确与否我们姑且不论,只说这两个卦六爻均等,乾是六爻均等,坤也是六爻均等,这一点是不会错的。为什么在同等的情况下,乾卦二、五却适宜出现“大人”呢?对此传统易学的解释是二、五居中,二居下卦之中,五居上卦之中,这是把六爻卦看成是两个三爻卦的叠加,由此又引出了二为“臣位”,五为“君位”。但是在六十四卦中,“居中”的爻每个卦都有,为什么却只有乾卦的二、五适宜出现“大人”,其它的卦却没有这个情况呢?显然“居中”并不是“利见大人”的原因。

到底什么原因使得乾卦二、五“利见大人”呢?原来乾卦六爻在运行当中,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两个转折点,这两个转折一个在二,另一个在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乾卦的卦体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六爻表示的是这个球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如果用初表示下,用二表示前,用三表示右,用四表示后,用五表示左,用上表示上,那么初、二、三、四、五、上变成了一个顺序,实际这个顺序的内容也就是下、前、右、后、左、上。这个顺序变成一条运行路线,那么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前”是一个转折,“左”是另一个转折。乾卦二、五“利见大人”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这两个爻处在转折点上。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乾与坤卦原来是一个卦,就爻而言它们没有任何差别,都是包含着四个天数与五个地数,在天数与地数的比值为一比一点二五的情况下,这样的爻“非阴非阳”,同时又是“亦阴亦阳”。坤与乾的不同不在于阴阳,而在于爻位和爻所表示的时间。坤是倒过来的乾,这样一来,六爻的顺序也就发生了颠倒,如果把乾卦六爻当作一个“往”的过程,那么坤卦六爻的顺序就成了一个“来”或“复”的过程,两卦合一,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周期。这样也就容易理解乾卦六爻的顺序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坤卦六爻的顺序是己庚辛壬癸甲,其中乙和癸、丙和壬、丁和辛、戊和庚,分别代表着同一个爻位,但却表示不同的时间段。也就容易理解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只是一条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当然也是一条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我们所说的“人道”就是这么一个顺序。甲乙丙丁戊己和己庚辛壬癸甲则是“天道”,这是六爻内在的先后顺序,与人们怎么观察没有关系。

乾卦二、五“利见大人”的原因与条件如上所述,简单说就是先要弄清楚卦爻的数结构,再弄清楚每个爻所处的位置和过程中的什么阶段。几千年的易学研究,不了解卦爻的数结构,也不了解天道与人道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断?比如说把“利见大人”说成是“筮遇此爻,宜去求见大人”;把乾五说成是“九五之尊”;把乾卦的下三爻统纳为甲,上三爻统纳为壬;如此等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预测”岂不是蒙人、骗人?

乾卦二、五“利见大人”的预断是一个非常准确的预断,或者说是一个成功的预断,因为乾坤卦在完成一个周期以后,到了屯卦真的就出现了两个“大人”,这两个“大人”一个就是屯初,它是乾二所变,另一个是屯五,它是乾五所变。当我们惊诧于周易预断的准确性时,不能忘记的是这种预断的条件。因为卦爻不具备这些条件,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同样,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条件,也只能是胡乱预断。乾卦所具备的条件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六爻均等,另一个就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六爻如果不等,就形不成乾卦;天道与人道如果发生了错乱,也就不会出现屯卦那样的结果。一般说来,在人道不变的情况下,天道可能有四十八种变化,比如说乾初被规定为甲,从道理上讲它也可以被规定为乙、丙、丁等,如果乾初不是甲,乾二不是乙,那么乾坤的结局也不一定就是屯蒙。另外,在乾坤的运行中,也还有一些偶然因素起作用,比如说乾四讲“或跃在渊”,这是一个或然判断,是说有这种可能,如果乾四真的跃入渊中,那么乾坤的结局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不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把乾坤变屯蒙当成必然,也是一个判断失误。

乾卦二、五“利见大人”的意义在于它说明了事物的发展存在着转折,转折时期容易出现强者,好比弯路超车,需要更大的动力,这是一个规律。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道理,历史已经证明并在不断证明这一点。如果说在几千年以前就有人发现了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人们也许不相信,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只不过传统易学对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做了歪曲,变成了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利见大人”在经文中还多次出现,这些都是预断,都是讲适宜出现强者,但出现的具体条件与乾也有不同,比如说讼卦,单就阴阳看,讼卦有两个阴爻和四个阳爻,也可以说讼有四个“大人”,但讼卦是一个陷入僵局的卦,需要有一个更强大的人物来打破这个僵局,于是就有了“利见大人”的需要,这种情况,好比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又好比是“强中自有强中手”,而讼上恰恰处在转折点上,这样也就应运变成了师二,师二无疑是师卦中最强大的一个爻。一一探讨每个“大人”出现的条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人们谁不希望图强呢?一旦弄清楚“大人”出现的全部条件,那么预测何时何地将要出现“大人”,也就完全是有可能的。

【周易的预断原理】(6)  坤三为什么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周易预断事例之二

乾卦与坤卦是均衡卦,也是天道与人道合一的两个卦,均衡卦的一个特点就是地道的作用不明显,但这不是说没有地道的作用。乾卦初爻如果按照天道与人道向二爻方向运行,那么处在中层的爻就有可能乘虚进入初位。乾三讲“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这里说的“厲”就是说三爻在坚持人道上,还有初位这样一个诱惑;乾四讲“或躍在淵”也是试图补上初位这个空缺,这就是地道的作用。这也好比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升迁了,空出来的位置总要有人来填补,至于谁更合适,那就看谁更具优势。

乾卦变坤卦以后,均衡的状态没有变,天道与人道合一的情况没有变,因此地道的作用也是不明显,但也不能说没有地道的作用,坤三讲“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就是考虑到这种作用。比较坤三与乾三,我们看坤三比乾三多了一个选择,乾三的一个选择是至四,这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另一个选择是返回初位,这就是“夕惕若厲”;坤三的一个选择是不动,这就是“含章可貞”,另外两个选择是返初和至上。返初就叫“或從王事”,因为是初位担当着支撑卦体的任务;至上就是“有終”,因为按照人道,上爻是卦的终结。

为什么坤三讲“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呢?这里我们从两个方面做些分析,一是从三爻本身来讲,二是从坤三的环境上讲。如果是单从量上看,坤三与其它爻没有任何差别,都是四个天数与五个地数,“含章”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爻虽然是个阴爻,但爻内包含着与自身性质不同的另一种存在,也就是天数,阴爻包含的天数越多,说明爻量越大,这是坤三能够保持稳定的资本,也是它“或从王事”的资本。但是随着卦爻的运行,或者说物质的转移与能量的传递,每个爻就处在得失之间,可能有得,也可能有失。乾卦已经预见到二五两个爻会脱颖而出,乾卦变坤卦以后,乾二变成了坤五,乾五变成了坤二,坤三不在转折点上,只能是有失无得,所以它的命运也就不由它自己掌握,要看环境对它做出怎样的安排,这就是从坤三的环境上考虑。

传统易学有所谓乾是“自强不息”、坤是“厚德载物”的说法,其实坤卦的“厚德”并不是所有的爻都能“得”,真正能“得”的也就是坤卦二、五,这两个爻能“得”的原因也不是什么“居中”,而是因为处在转折点上。爻与爻一旦在量上有了差别,量大的爻就有进入初位的趋势,量小的爻就有被撬向上的趋势,这就是一个规律,我们就叫地道。坤二并非没有返初的趋势,只是这正与人道犯顶,坤五自然也就比其它爻多了些优势,“黃裳,元吉。”的意思,就是说以此爻改元为吉,随着坤五进入初位变成屯初,坤三也就变成了屯上。

从以上分析可知,“或从王事”是一个或然判断,是说有这种可能,准确说这是坤三的一个主观愿望,“无成有终”是一个决然判断,也是一个预断,是建立在对客观环境的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它说明了这个爻的结局。

“或从王事”一辞另见于讼卦三爻,这也是一个或然判断,但讼卦的形势与坤卦是不一样的,讼三是讼卦的终结阶段,无论强弱都没有自主能力,它的优势是身份特殊,是“王”、“主”,能善变,这是它“或从王事”的原因。但讼卦是四爻进入初位变成师初,讼三的结局仅仅是“无成”。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包含着或然判断与决然判断,更深层次的内容则是个人与环境、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一个准确的预断,不能只考虑个人愿望,更要考虑环境与客观规律,如果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发生了矛盾,那就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周易的预断原理】(7)  屯二为什么 “十年乃字”?    ——周易预断事例之三

                屯卦二爻辞讲“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匪寇婚媾”是说来求婚的不是贼寇,但是女子坚持不嫁,要等十年以后才嫁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肯定的是,“女子貞不字”是一个现状判断,它讲的是当前的事态,“十年乃字”是一个预断,因为它说的不是过去、现在,而是未来。到底什么原因使这个女子要等待十年呢?或者说易作者是根据什么预测出这个女子十年后必定完婚呢?原来根据的就是屯卦的特定状态。

    屯卦的状态,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卦体失衡,二是天道与人道发生了错乱。卦体失衡,表现在三爻与五爻构成的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五爻有压迫初爻之势,受其影响,初爻有了向三、三爻有了向上的趋势。天道与人道的错乱,表现在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并不是真正六爻的先后顺序,屯卦六爻真正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也就是四、初、三、上、五、二。四爻是开端,二爻是终结。可以说,卦体失衡和天道与人道的错乱,造成了屯二这个“女子”好事多磨的局面。

    屯二为什么讲“屯如邅如”呢?原来就因为屯二是屯卦的终结阶段,屯卦运行至此,也就到了屯卦在时间上的尽头,所以说把“邅”解释为“难行不进”还是准确的。

屯二为什么讲“乘馬班如”呢?原来这里说的“马”就是指初爻,指的是初爻的承载作用,但是屯初这匹马的运动方向是三爻,现在要它按照人道至二,这就好比让马“横行”,初爻讲“磐桓”就因为这个爻处在“天地合一”而与人道相左当中,所以把“班”解释为“分开、离群”是妥当的,如果初爻至二,那也就好比让马离群。

屯初为阳,二为阴,由初至二合乎人道,所以是“匪寇婚媾”,既然是“匪寇婚媾”,为什么二爻还要等上十年呢?原来屯初至二,形似一步之隔,其实中间还隔着四个时间单位。一则初爻依照天道和地道本来应当至三,二则初二之间又隔着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初与二的“婚媾”最多只是一个名义,实际上是结合不成的。这是一个不幸的婚姻,如果我们分析不幸的根源,也可以说初二这两个人的“心”都是另有所属。屯初的意中人是屯三,只是这个结合不合人道;屯二的意中人是屯五,也是不合人道,并且刚刚错过了时机。屯卦变蒙卦以后,屯二变成了蒙五,屯五变成了蒙二,蒙二辞讲“纳妇”,这个“妇”就是蒙五,其前身就是屯二。蒙卦再变需卦,需二是个阳爻,表明已不再是“女子”。屯二变蒙五再变需二,从时间上说恰是一个周期十年,所以“十年乃字”是一个准确的预断,一个应验了的预断,只是她的如意郎君不是屯初,而是屯五。

对于“十年乃字”,传统易学的解释一是说“反常”,如《象》说“十年乃字,反常也。”一说二与五为“正应”,屯二受到屯初的纠缠、胁迫,不能与屯五结合,因此才需要等上十年。其实爻辞上明明是“匪寇婚媾”,何来纠缠、胁迫之说?

阴阳和合是一个规律,无论是取象婚媾,还是取象云雨。但是和合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良好的态势与恰当的时机,当然也还有人道方面的考虑。婚姻问题是件大事,古往今来的善男信女,多有求签问卜,把这件人生的大事托付于算命先生,其实不如自己冷静地分析一下态势,诸如各方的政治、经济条件、社会关系,各方的志趣爱好,是否情投意和?等等,把握住时机,这样做了,也许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周易的预断原理】(8)  蒙卦中的包、纳、刑、克

  ——周易预断事例之四

包、纳、刑、克这几个字,蒙卦中都有,蒙初讲“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蒙二讲“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传统易学不了解真实的卦体与易道,误把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当成真实的六爻先后顺序,认定蒙卦的主旨是讲教育的,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是实施教育的不同阶段,虽然是挖空心思,却怎么也解释不了为什么在教育的开始阶段,却要“利用刑人”,也解释不了在第二阶段,就叫小孩子“納婦”。

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只是一个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并非是六爻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蒙卦真正的开始阶段是五爻,终结阶段是三爻,其它二、初、四、上是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从人道顺序上讲是初、二、三、四、五、上,从天道顺序上讲是五、二、初、四、上、三,也就是己、庚、辛、壬、癸、甲。所以五爻的取象是“童蒙”,站在初爻辛的立场上看待初与五的关系,也就是卦辞中讲的“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对于辛来说,己已经成为过去,求与不求都一样,对于己来说,辛是未来,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门槛”,所以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蒙二是个强爻,至初是个“天地合一”,至二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爻辞“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说的就是这个爻与周边三个爻的关系。“包蒙”就是包容初爻,在天干顺序上,前者为“包”,后者为“承”,蒙二为庚,所包者就是初爻辛。蒙二包初还合乎地道,所以是“包蒙,吉”。“納婦”是接纳五爻,五为阴为“婦”,由五至二合乎天道。“子克家”说的是二爻与三爻的关系,在天干顺序上,甲是总开端,诸爻皆出自甲,所以视甲为“血”为“家”,对甲而言,诸爻也便是“子”。蒙二至三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强行进取难免给对方造成伤害,所以叫“子克家”,这个“克”字的意思是克制。蒙二为阳,三为阴,由二至三合乎人道,对三爻来讲,这个行动也可以叫“匪寇婚媾”,只因为不合时宜,所以蒙三辞还有“見金夫,不有躬”的说法,这个“金夫”就是指的蒙二。

蒙初是个弱爻,面对强大的二爻,恰似“桎梏”罩顶,要想摆脱这个桎梏,只有向四爻方向进发,由初至四不合人道,这种不合人道的“礼遇”就叫“刑人”,四爻壬的一个取象就是“人”。当然初爻的这个举动也不是它的本意,它是受到二爻的压迫不得不为之,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所以是“利用刑人”。

以上可以看出,包、纳、刑、克是爻与爻的几种重要关系,包、纳或者说包、承,是爻与爻在天道上联系,如甲包乙,乙承甲等等,但是具体到包、承的结果,要看是阴包阳还是阳包阴,还要看地道与人道。比如蒙二包初,如果仅仅是“包”,那对二爻当然是吉,如果是侵占初位,那就正与人道犯顶,那就是“寇”。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的行动,难免给对方造成伤害,这就是“克”,克就是克制、克服、克复、攻克,是给对方造成伤害的行为。“刑”就是刑罚,也是限制对方的自由,给对方造成伤害,在这一点上也是“克”,但“刑”与“克”也有区别,那就是合乎人道但不合天道的伤害叫“克”,合乎天道但不合人道的伤害叫“刑”,所以“刑”就是一种非人道的“礼遇”。

“克”与“刑”是占卜的专用术语,其方法多与地支相联系。与易经没有关系,只能当作一种游戏。因为还没有哪位卜筮家能用所谓的刑、冲、克、合等“理论”来合乎情理地解释经文。解释一下蒙卦“刑”的什么人?“克”的什么家?既然经文都解释不了,还去给人家算命,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周易的预断原理】(9)  需三为什么“致寇至”?

  ——周易预断事例之五


在经文中,“寇”这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屯卦,屯二讲“匪寇婚媾”,第二次是在蒙卦,蒙上讲“不利為寇,利御寇”。我们说判断一个爻是不是“寇”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看走不走人道,坚持按照人道运行,一般说来就是“君子”,不按照人道行动,这就是“寇”。屯初至二合乎人道,所以是“匪寇婚媾”,当然由于不合时宜,所以成了一个不幸的婚姻,但不能说初爻是“寇”。蒙上依照天道当至三,依照地道当至二,上爻至三至二都不是人道,所以此行就是“寇”,“不利為寇”是说此行对卦体的稳定不利。“御寇”则是防止四爻上行,四爻上行合乎天道与地道,但不合人道,所以是“寇”,“利御寇”也是从维护卦体的稳定考虑的。

需三讲“致寇至”,辞义并不复杂,就是说会招致贼寇到来,问题是需三这个判断的根据是什么呢?

要弄清需三为什么“致寇至”,必须对需卦的整体形势有一个了解。需卦是一个失衡卦,二与四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由于二爻处在终结阶段,没有活力,所以需卦是个静态失衡卦。需卦的主旨是讲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如果按供方与需方来划分,那么需卦的初、二、三、四、五爻就是供方,上爻是需方。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供给方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供给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供给的实现也不一定顺畅。对于需求方来说,需求有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渠道,比如说有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有内需与外需,有远需与近需,有正常渠道和非正常渠道,有必需与非必需等等,能否满足需求,也要看条件。需上是个阴爻,于时为丁,从阴阳的角度看,需上有图强的需求,从卦爻的运行上,需上也是一个“关节”,不打通这个“关节”,诸爻也就难以实现交流。我们看看需上的周边环境,二爻与上爻为邻,但二爻于时为己,处在终结阶段,是个“死爻”,对于上爻而言,好比是“沙”,属于非必需之列,由于这个爻的地道走向是初,也就是阻塞了初爻在人道上的出路,所以是“小有言”。四爻的地道走向是上,但四爻于时为甲,对丁而言,这是一种内需,故以“血”为喻,只是由四至上隔着三个时间单位。五爻为戊,对丁而言,这是一种外需,故以“酒食”为喻,但五上之间是个“天人相悖”,两爻之间不可能正常交流。在与上爻为邻的四个爻当中,只有三爻至上合乎天道,但一则三五互衡,二则不合人道,所以也很难成行,爻辞把这种态势就说成是“需于泥,致寇至。”假定三爻上行,那么这里有一个“阴阳和合”,“阴阳和合”用自然现象表述就是“泥”,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三爻上行将陷入泥淖当中。而此时的初爻就会依照天道至三,由初至三不合人道,所以是“寇”,三爻的“致寇至”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是一种不正常的供需渠道。

需卦是一个“有孚”的卦,这个“孚”字不是什么“诚信”,而是指的爻与爻的主从关系,当作名词,可以解释为“俘虏”,当作动词时,可以解释为“俘获”、“服从”或“被俘”。需卦中的“孚”不是传统易学所说的五爻,而是上爻,上爻没有活动的余地,只有服从其它爻的摆布,作为需求者,能不能满足需求,要看供给方的态度。反过来说,其它爻如果不能通过上爻这个关口,也无法实现诸爻的交流,所以其它爻的主动权也被上爻打了折扣。假定诸爻都保持静止,那么柔弱的上爻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就是上爻辞讲的“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三人”是指的是丁之前的甲、乙、丙。从诸爻实现通达的角度考虑,三爻还是应当上行,这就是卦辞上讲的“利涉大川”。“涉大川”就是不按照人道的顺序走,也可以叫“抄近道”。三爻直接至上,也是一种不正常的渠道,对上爻来说也是“致寇至”,说到“寇”一定是没走人道,但是不走人道的也不一定都是“寇”,判断是不是“寇”除了看走什么道,也要看目的,如果不是为了占领、掠夺,只是为了交流,那么这样的来者也可以叫作“客”,只不过是“不速之客”。

在现实生活中,“致寇至”无疑是人们讨厌的一件事,也是常常发生的一件事,对于“致寇至”的原因,《易传》作者以为,“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这是《系辞》对解卦三爻辞的一段解释,这里把“致寇至”的原因归结为“小人而乘君子之器”,是“上慢下暴”和“慢藏誨盜”。其实“致寇至”的根本原因是不均等,特别是贫富不均,说“上慢下暴”和“慢藏誨盜”也有一定道理,设想如果均等,或者出现了不均等,而富者仗义疏财,周济天下,那么“寇”也许不至于产生。说到“君子”与“小人”,这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我们知道,乾道与坤道,是方向正好相反的两条道,但都是人道。因此依据人道区分出来的“君子”、“小人”或者“寇”,也就有了两重性,这就是统治者心目中的“君子”,在被统治者看来可能是“小人”,是“寇”,而被统治者心目中的“君子”,在统治者看来可能就是“小人”或“寇”。无论是“君子”、“小人”或“寇”,都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绝对的,这是《系辞》作者没有搞明白的一个地方。

【周易的预断原理】(10)  讼卦为什么“中吉,終兇”?

  ——周易预断事例之六

讼卦辞讲“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中吉,終兇”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是根据什么做出来的呢?我们说根据的就是卦体的态势,卦爻之间存在的矛盾,达到了激化的程度,达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就势必发生重大的变革,原来的形态和秩序将被打破。

讼卦的态势与需卦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一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不同的是需卦倒过来变成讼卦以后,两个卦在稳定程度、主要矛盾、主旨和表现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需卦虽然失衡,但卦体还是稳定的,这主要因为初爻是个阳爻,虽然这个爻的出路受阻,但还不能说没有出路,只不过需要“用恒”而已,需三的“致寇至”就是指的初爻有可能走至三这条路。讼卦就不同了,初爻是个阴爻,很难支撑卦体,偏偏又没有出路,我们看,初爻为辛,至二合乎人道但正与天道犯顶;至三合乎地道,但由辛至甲需要三个时间单位;至四合乎天道但与人道相背,且二爻与四爻互衡;至五不合人道、不合时宜且与地道犯顶。这就是说,讼初在这四个方向上,哪一个都不合适,这也就是卦辞上所说的“窒,惕”,“窒”就是不通,非但不通,也难以长久地支撑卦体,这也就是初爻辞讲的“不永所事”。

在主要矛盾上,需卦的主要矛盾比较明显,那就是三与上,三还可以看作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三爻停止运动(即需于泥),那将造成“致寇至”的结果,如果三爻上行(即涉大川),那就可能满足上爻的需求,事实上三爻没有上行,所以需卦也就没有实现供需双方的交换,这也是“窒”。需卦变讼卦以后,矛盾变得错综复杂,从现象上看是五爻给初爻造成压迫,而由五至初只需两个时间单位,这样主要矛盾似乎是初与五,但五爻至初也不是多顺当,这主要因为还牵扯到同一个圆圈上另外两个爻,也就是三爻与上爻,特别是由三至上是正与天道相悖。讼卦的矛盾表现明显的是二与四,这两个爻的爻辞上都讲“不克讼”,说明它们两个是争讼的双方,争讼的原因显然是初爻这个“地盘”,二爻虽占天时上的优势,但正与人道犯顶,四爻也是一个强爻,但如果占据初位则正与天道犯顶,说来也不合人道。这两个爻处在对立位置,矛盾虽有但还不是直接的“碰撞”。讼卦虽有四个阳爻,但要说最强大还得说是上爻,上爻的强大不仅在于是个阳爻,还在于它是屯卦与需卦的“大君”,有着封建诸侯的权利,在讼卦中处在上位,更是居高临下,所以讼卦各种矛盾的解决,讼卦的命运,都掌握着上爻的手里。因此讼卦的主要矛盾也就不是初与五,也不是二与四,而是上爻与其它的阳爻。

在主旨上,需卦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供需之间的交流与平衡,尽管需卦的这个目的没有实现。讼卦的主旨却是打破僵窒,不管这个僵窒局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总之不打破这个僵窒局面就实现不了诸爻的通达。

在表现方法上,需卦侧重从静态上反映爻与爻的关系,卦辞与爻辞中有“郊”、“沙”、“泥”、“血”、“酒食”等,很难从这些辞句中看出它们在时间上的差异,仿佛是同一时间出现了这些事物。讼卦则注重从动态上反映爻与爻之间的关系,例如“讼元”这个辞,就是表示五爻是讼卦在时间上开端。

把握住讼卦的态势以及卦爻之间的矛盾,也就不难明白讼卦为什么“中吉,終兇”了。“中”是指过程的中间阶段,“终”是终结阶段。六爻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天道,天道的开始是甲或己,终结是己或甲,其它为中间阶段,具体到讼卦,其天道上开始是五爻季,终结是三爻甲。另一个“过程”是人道,人道上的开端是初爻,终结是上爻,二、三、四、五爻则为中间阶段。讼卦依据是是人道,因此所谓“中”就是指的二、三、四、五这几个阶段,而“终”就是指的上爻。讼卦的“中吉”可以从爻辞得到证明,如二爻辞讲“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無眚”就是没有灾难。三爻辞讲“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終吉”是说最终吉祥。四爻辞讲“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安貞吉”是说保持安静吉祥。五爻辞讲“訟元,吉。”这个“吉”是一个现状判断。尽管这四个爻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从这些辞句中可以得出“中吉”的结论。至于这四个爻为什么吉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窒”,处在僵窒的状态下,诸爻彼此没有实质性的伤害,最多也就是限制了行动的自由。

讼上是人道的终结阶段,从爻辞上看是“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这里没有“凶”字,为什么说是“终凶”呢?原来这个“凶”字不是指的上爻本身,而是指的上爻的行为给卦体的状态所造成的巨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改变了卦体的状态,也改变了原来的秩序,甚至改变的“大君”也即当权者,那么从原来的状态与秩序的角度出发,这当然是凶险。“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表面上是个或然判断,其实它既是一个现状判断,也是一预断。需卦的执政者是初爻,上面还有三个阳爻,这可以看成是执政者对其它诸侯“錫之鞶帶”。讼上则凭借自己的权势与优越的地位,对其它三个阳爻实行了褫夺,使它们都变成了阴爻,集权势于一身,创造了师比这样的单极世界,但自身也失去了执政地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