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

《战国策》里,乐毅说了句话:‘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一个君子,如果与人绝交了,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贞之臣离开了国家,亦不解释自己的高洁之名。

也作:君子就君子,交绝即绝交,真要直译就失去了味道,恶声即互相诋毁有失体面之类的话,也可引申出类似的行动,忠臣类君子,最好不要翻,不洁其名意为为了自己的名誉刻意澄清自己无罪

所以”君子绝交,不会说出有失体面的话,(做出有失体面的事,保持着尊严),忠臣(被逼,被陷害)离开国家,不会(刻意)澄清(自己无罪)以保持名誉(而让君主在道义上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即使不在君主手下效力,也会为君主考虑,所以叫忠臣)

出自《史记》·卷八十·乐毅列传第二十: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於君子矣。

昭王死后田单用反间计使惠王夺乐毅军权,乐毅奔赵,后田单大败燕军,尽复齐土.惠王悔,且惧乐毅为他国用以难燕国,乃发书责乐毅,实望其归燕,乐毅回书拒绝,其中就有这两句。

乐毅报燕惠王书写得有理有节,文中既有对昭王的忠诚,对惠王的尊重,也保持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文采斐然,载入史记,选入古文观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