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名字很对我的口味。
好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努力学习,即我们常说的书山有路勤为径。二是要掌握学习的技巧。
知识的定义
书只是一种数据,读过才算是信息,读书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才称之为知识。我非常喜欢这个定义,如果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的读书,并不能有效的重塑我们的价值观,其实是在做无用功。在这个求“快”的时代,很多人认为读公众号以及知乎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我很不认同。这种知识的快餐,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给我们,只是在说着各种结论,并不能影响我们的生活。
临界知识
知识也是有分类型的。这个观点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不愿意承认知识也分等级这个说法。所以在看到一些特别无聊的书时,我一直不愿意放弃,带有“断舍离”的情结,总觉得后面一定有眼前一亮的知识点在等我。 而现在我接受知识也是分类型这个价值观,我就可以带有不一样的眼光去看待各种知识,对知识也会有一定的选择权,而不是来者不拒。
生有涯而学无涯的焦虑感
看太多此类书之后,焦虑感就蹭蹭的增长,是因为书中充满了逼人的正能量,和一个个年少有为的实例,每次都让人喘不过气来。再反过来看看自己,只觉得汗颜。 读书,在获得一份平实的感觉之外,焦虑感也在滋长,了解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这怎能不让人恐慌。
时刻反思以及刻意练习
单单读书,个人提升效率确实会慢很多。只有结合书中的观点来推进生活以及工作,时刻反思,刻意练习,才能真正糅合知识,进而应用知识。只有让生活工作和学习糅合起来,才会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行动起来才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