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世界是非常奇妙的,最奇妙的事情莫过于我们想要了解儿童的某一特定行为,就必须先了解他的全部生活史,了解行为中隐秘的生活背景。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
儿童应付环境的统一反应方式不仅构成了儿童的性格,还使他的行为个性化,从而与其他儿童区别开来。
人们往往对儿童的某一个表达或手势孤立开来去研究,这就如同从一首完整的乐谱中抽出一个音符,然后试图脱离组成乐谱的其他音符,单独理解这个音符的含义,这是一种谬误,这一错误的行为模式,在儿童惩罚的理论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如果一个儿童犯了多次重犯的错误,就会视为屡教不改。如果其他方面表现良好,人们鉴于整体好感,对他从宽处理,反之就会惩罚。
惩罚对儿童来说常常是弊大于利的。
我们应该在全面了解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探讨这种错误的情况是怎样产生的?找到问题的根源。
想要了解某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含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想办法了解他的整体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