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父母效能训练》的第三章:如何听孩子才会说:接纳性语言。第三章主要讨论了有关于倾听的协助技巧。这种技巧就是接纳性的语言。我们可以用专注、不干涉、沉默等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接纳,也可以使用理解性应答、门把手和积极倾听等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接纳。接纳让孩子获得一种被爱的感受。本章还介绍了协助过程中可能会绊倒我们的12种沟通障碍。
在这一章我想和大家分享31页的一段话(老版36页):大多数父母都以为接纳是被动的东西——是一种态度、心情和感觉。的确,接纳是来自内心的,但是如果要成为影响他人的有效力量,它必须被积极主动的表现出来。除非别人用某种方式积极的表明他接纳我,否则我永远也无法确切知道自己是否被他接纳。
读到这一段,我体会了一下,很长时间里,我确实认为接纳是被动的,从没有想过接纳其实也需要积极主动的去表现。
分享一个例子。有一次单元测试,孩子考了77分,他很难过。其实我觉得小朋友分数的高低都是有原因的,我真的觉得77分也没什么关系。我和小朋友说:“没关系,得多少分不重要,我们一起看看问题在哪里吧。”孩子听了我的话,很生气的自己躲到房间里,锁上了门。事后交流中我得知,孩子觉得,明明77分就是很低的分数,妈妈说没关系,都是假的。妈妈根本不知道77分意味着什么,根本不知道我还要面对老师的狂风暴雨、同学的各种眼光。这个分数对孩子,真的打击很大。
我们常常习惯于去表达自己的不接纳,而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接纳。我明明可以接受他的分数,但我说出来的接受却让孩子觉得是假的。我很想安慰他,让他不要那么难过,但我的表达却让他觉得妈妈根本不理解他。我很想帮助他,但他拒绝我的帮助。
怎么办呢?期待大家去书中找到你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