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0 王丹丹
今天读这本书,柳田邦男的《在荒漠中遇见一本图画书》。看到标题和封面,一眼就爱上了。
封面背景是一片被砍伐掉的灰色树林。前景是一棵结满红色果实的果树,树下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玩耍。树上有一只小老鼠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画面里的小动物,有互动有连接有色彩,跟背景的灰色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简介。
作为日本纪实文学作家,从他的角度来看,他会和图画书有什么交集呢?我特别喜欢他的文字,有深度有温度。大家来感受一下哈。
这本书的序言名字叫做——生命之泉,与图画书相遇。对应书名《在荒漠中遇见一本图画书》,意境如此唯美,比喻如此贴切。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吧,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不可避免如同走进一片荒漠,渺无人烟,满目荒凉,满心败落。这时出现了一眼生命之泉,周围一片绿色,生活开始重现生命力。是不是很贴切?
联系周围,有娃之后,哪个妈妈没有经历过巨大压力、半夜痛哭、产后抑郁?单单是身心的疲惫已经无力应对,如果再有哺乳方面的问题、教养问题、家庭教育理念的冲突,那真是分分钟要炸掉的节奏。
回想自己,当初光是母乳喂孩子这一件事情,因为方法不对,多次经历急性乳腺炎,发高烧40度,每隔一天住两天医院,妈妈和老公衣不解带陪着,婆婆在家带孩子。那种疼痛、无力,真感觉生无可恋。那时家人的陪伴、关爱,几乎全被我忽略,就沉浸在自己痛苦的世界里。还好,最后是听课学习、整理笔记拯救了我。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可怜又可怕。
作者的经历更是令人唏嘘。在他57岁的时候,次子因为长期抑郁选择自杀。沉浸在痛苦里的第3个月,他走到了童书书架前,无意中翻开的一本书,改变了他的悲伤灰暗心境。他觉得,也许这是他接近自己孩子的另外一种形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图画书治愈了他内心的荒漠。
序言里边的故事,尤其打动我。
第1个——一位年轻女子的重生。因为上班工作压力而情绪低落,最后连身体都动不了的s小姐,最后医生建议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于是她购买了很多图画书,其中的一本,让她获得了向前迈进的动力,可以接受和容纳自己情绪的波动。
第二——大提琴手的眼泪。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一位因为身体受限的大提琴手临终前,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想要演奏的愿望。见到这位从不流泪的大提琴手流下了眼泪,这让作者联想到了少年时期读过的一本书里面的情景,这种关联是作者自己对图画书的最佳体验。
第3个——少年尼洛对人生的接纳。少年尼洛身世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悲惨。我们难免被各种不幸和残酷的现实追赶,但是如何实现对自己人生的接纳,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修炼的话题。
第4个——每段人生都有春夏秋冬。作者在经历丧子之痛后,领悟到自己孩子的一生也有自己的春夏秋冬,这些风景就像经了火或日光就会浮现的画一般。他的孩子在患抑郁症的最后那5年半,是心智最成熟的时候。孩子生命故事的起承转合,自有其意义。而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要经历春夏秋冬呢?
第5个——心如荒漠时出现的一本童话书。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如果有,你就知道,为何我会如此深爱图画书。我最喜欢的是《菲菲生气了》这本书。菲菲生气之后,跑到树林里边爬上树,坐在树上看大海的那一幕,最让我感动。微风吹拂着她,她的愤怒在大自然里面被净化了,心被疗愈了。在看这一幕的时候,我的内心也非常平静。这也是我在工作生活中喜欢独处,喜欢到自然中,到运动中去寻求内心平和和力量的原因。
第六——新类型图画书。以大人为读者对象的图画书和童话故事多了起来。【大人,也要读图画书】!!!这是我最认同的。
第七——换一种生存方式。《小国王十二月》里边的小国王对人类社会提出质疑,“人类的国度实在太逊色了,你们小时候梦想变成这个那个,可是回头一看被职业束缚,渐渐的什么梦都不会做了。”太扎心了有木有?!如果现实中没法做到换种生存方式,那就在书里去畅游转换吧!
第八——把图画书的深意说给大人听。孩子渐渐远离书本,很可怕。孩子的问题总是大人的问题,大人如果不了解图画书的可贵,又如何将他们推荐给孩子?
我是【越来越爱图画书】的丹妮,国庆假期来了,图画书实践原创走起,绘本故事会马上开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