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段晨读第22课,天气越来越冷了,校车经过很长时间才打着火出发去接孩子们上学,上学路上如此艰难,可是晨读课一点也没耽误,孩子们抓住一切时间努力学习,这样才不负光阴。
今天的主播老师是杨彩霞老师,首先复习前面学过的《冬夜送人》和《夜上受降城闻笛》,杨老师让全国各地班级的孩子们上麦朗读,我班孩子也跟着一起朗读着,线上线下读书声在教室里回荡。之后欣赏一首歌曲《出征》歌曲凄凉委婉,孩子们有的眼角湿润,已经进入情境中。歌曲结束,孩子们就又不由自主地跟着杨老师顺口朗诵:“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时光悄无声息溜走,从我们衣角边,从我们指缝里,我们用什么留住他,用诗用画用欢声用欢声用笑语,用每一个精心擦亮的日子。”
接着出示今天晨读的内容:
《子夜吴歌.冬歌》(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
杨老师简介作者并理解题意,又一句一句地耐心细致地解释诗意,孩子们带着感情进行着朗读。我让他们一边朗读一边闭上眼睛想想画面:
明晨一时就要出发,征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的不行,更不用说那冰冷的剪刀来剪衣服了。妾将缝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理解了诗意,孩子们读得更有感情了,我让孩子们大声有感情的再读一遍这首诗,用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
我又进行补充讲解:这首诗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服的感情世界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情节性和戏剧性一个“赶”字不成明写,但从“明朝一时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以觉得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时而不我待,偏偏驿使又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标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续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他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么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生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听完我的讲解,孩子们纷纷汇报自己的想法:
刘桐说:“戍边战士们太辛苦了,他们的家人更辛苦,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会好好学习的。”
许田歌说:“这首诗写得真好,让我们知到棉衣需要裁剪,絮棉花,缝衣服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宋飞说:“我妈每天都问我冷不冷,以前不都嫌烦,现在才知道这是关心我,爱我,我会好好学习,报答妈妈的恩情。”
韩宇璐说:“我知道通过让驿使寄棉衣这件事,把后方亲人对前方战士的思念和牵挂都表现出来了,我学会了这种写作方法。”
杨蕊嘉说:“我通过“几日到临洮”这句可以看出亲人对戍边战士的牵挂的急切心情“。
姜红微说:“古诗太神奇了,一首小诗既有动作描写又有心理描写,真是我们中华的瑰宝,我一定努力学习,把古诗学好。”
梁庭赫说:“早上我在外面等车,手都要僵了,更不用说做棉衣了,这棉衣饱含着家人对战士的亲情啊!”
孩子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收获。
天气如此寒冷,也挡不住孩子们学习的脚步。正如诗中为寒冬里戍边战士送去的棉衣一样,彩虹花晨读也给孩子们送来了温暖,送来了鼓励。今天的晨读课孩子们收获很多,不仅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彩虹花晨读赋予孩子们最好的礼物,最长久的陪伴。我爱你_彩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