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上)

      泥泞污浊的社会,真的可以升起皎洁的明月吗?

      一. 没落,背叛

      在古代神话中,羿力大无穷,拯救苍生的英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是刻下深深的烙印的。一个如此骄傲的射日英雄,落入凡尘之后,在鲁迅先生文字中,褪去了往日的神气,只有那被月光拖得很长的,有些衰颓的影子;踏印在回家路上缓慢的,有些生硬的脚步;因打猎的不如意,踌躇不安的内心。他逐渐远去的背影,倒映在读者的眼眸中,是如此的孤寂而又落寞。

      “在垃圾堆边懒懒地下了马。“心里就非常踌躇。但到底硬着头皮,大踏步走进去了。”“搔着头皮,支支梧梧地说--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还是只有乌鸦……”这小心翼翼的语气,给往日的光辉无形中又蒙上了模糊的阴影,又暗淡了几分,又沉寂了几分。这位曾经的英雄,变得陌生而又费解。

      曾经那只打磨得锐利闪着寒光的笔,挥墨无数,锋利的笔尖在纸上刻下凌厉的文字,集成多么振聋发聩的作品。昔日那把射下九日的神弓,上古神器,轻盈的箭矢离弦急冲,突破了时空的阻隔,射下一个个蛮横的太阳。如今,英雄为生计终日奔波,吃着乌鸦炸酱面,受尽妻子与旁人的冷落和白眼,即使有着再好的武器与技术,却也比不上一只射碎了的小麻雀对这窘迫生活的贡献。这落魄悲凉的处境,不仅是羿所直面的,更是那时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仿佛是手持利剑,在荒芜的战场上独自漂泊的战士,是有些迷茫而又无措的,与“大部队”背道相驰,利刃被风扬起的尘土消磨,被炽热的焰阳熔蚀,被沉闷的黑暗吞没……

      说起背叛,是冲刷着脆弱内心的暴雨,刮在耳边凛冽的寒风,痛苦来得迅速而猛烈。还是空气中潮湿的水雾,渗透进皮肤的每一寸毛孔,痛楚密密麻麻,如千万根针扎似的,折磨得很。

      嫦娥在这里的形象也是完全颠覆了的。仙气飘飘,温柔漂亮的仙女扭曲成了一个自私刻薄的怨妇,偷吃仙药独自飞升享乐。徒弟逢蒙忘恩负义,追杀陷害。而鲁迅先生呢,自己一直关怀照顾的弟弟周作人,反目成仇。付出心血辛苦栽培的弟子高长虹,只为利己,反过来恶意攻击自己的恩师。付出都化作了尘埃与泡影,像是在汪洋中丢了一块小石子,明明平静的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沉到了深处,却还渴望着听到回应。可悲心寒,也更加剧了愤怒与无奈。

    射日的神弓如何才能射下月亮?

    挥舞的笔尖如何才能冲破囚笼?

      铿锵的文字如何才能唤醒麻木?

      思想的火把如何才能撕裂黑夜?

      沉睡的中国如何才能挣脱束缚,得以苏醒?

      暂时,还是未知数。

      皎月升起,月光冰冷,长夜无情,英雄是已经随着残阳落幕,还是在黎明的等待中重获新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