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在学习

最近“低水平的勤奋”被提到很多次,反观自己,也是有类似的症状,看“得到”专栏、《樊登读书会》还其他老师的课,突然之间感觉学了很多的知识,但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过得知识焦虑。

就像被我拉进读书会的家长说,这一天啥都不用干,这也学不完啊,知识太多消化不了。其实,每一次学习都能得到一些实用的工具,直接都可以用到生活中去。但是,当问题变得时候,我又要学习新的工具。

在成甲如何学习《超体》中点的特别透,他说:我们努力地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套路,看起来一直在成长。但是,一旦问题变了,场景变了,我们就要继续学习心的套路。

一旦遇到问题就要学习新知识,这会我们掉入了追逐技术效率的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知识就越多。这个过程,其实是可怕的“老鼠赛道”, 在老鼠赛道里,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圈地打转。

反思自己,确实有种陷入“老鼠塞道”里的感觉。这里成甲给出了个学习的套路。

1、 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思考规程: 这个知识和我过去哪些经验相关?我还听过类似的方法吗?

2、询问和查找重要结论的原始出处

(关于这一点,我做的确实还不够,之前也没这样做过。)

3、构想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工作和生活里。

知识学习:
古典:“最聪明的办法是用80%的时间学习每一个领域20%的精华” 。
成甲:以慢为快。高效学习的秘诀就是,花慢功夫在真问题上 。

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和我之前学到的学习方法有点不同。

大锤读书笔记写法:

1、解决了哪一个问题?

2、你之前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或者大多数人)

3、文中给出的答案是什么?(中心思想)

4、作者/你要从那几个方面论证这个中心思想?(要求3~7个)

这个方法简单明了,结合今天成甲给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演变成了这样:

1、解决了哪一个问题?

2、询问和查找重要结论的原始出处

3、自己之前是怎么想的?(大多数人怎么想的)

4、询问和查找重要结论的原始出处

5、作者/你要从那几个方面论证这个中心思想?(要求3~7个)

6、构想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工作和生活里

这里的“知识”指,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它就只是一个数据或者信息。

当我第一次看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时,我只是单纯的重复,把它当做鸡汤来读的。提醒自己要学习,要奋斗。当我突然知道,第二个“学习”是名词,第一个是动词的时候。我突然有种豁然的感觉,当时坚定了学习方法很重要,于是,我也开始了寻找套路的旅程,进而踏上了“老鼠赛道”。

在深入思考上,我没做到寻找这个结论或规律的原始出处。其实,这个学习学习在学习的观点,我在《穷查理宝典》里看到过,这应该是更早的原始出处。这也应该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探寻知识的原始出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