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耍与学习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探讨的主题是:玩耍与学习。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享玩耍与学习之间的重要关系。
一、首先,我们来看看,如果没有玩耍,孩子会怎样?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用了42年,采访了6,000人,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数据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环境。
我国最新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就发布了一则让人震惊的数据: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平均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1成左右,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9-3.3%;到了初高中,数据更不容乐观。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快乐了。
need-to-insert-img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的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太少了。美国国家玩耍研究院创始人Stuart Brown博士在TED演讲上,就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其中他提到了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可以自由玩耍,一组被限制玩耍。
之后,一个带有猫气味的项圈被放入两组小鼠的活动领域内,它们都同样迅速逃窜躲藏起来。不同的是,能够自由玩耍的那组小鼠,很快就能出来继续试探活动,而被限制玩耍的小鼠们,却再也没有出来——它们都活生生“怕”死了。
Brown强调,玩耍能够给包括小鼠在内的动物带来更加积极正面的情绪;而被剥夺了玩耍的动物,大脑的功能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并且会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换句话说,“玩耍”的对立面不是“学习”,而是消沉和抑郁。
不仅如此,在相似家庭条件下,被限制玩耍的孩子,长大后犯罪率大大高于自由玩耍的孩子。学者大卫·魏卡特和他的团队,曾在密歇根州进行了一项耗时20多年的研究。
他们找来了68位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并把他们随机分成3组,送进不同类型的学校上学:
第一类学校:以游戏为主
第二类学校:游戏+授课教学
第三类学校:以纯授课为主(教授阅读、写作、数学等)
到了15岁,研究人员发现,从“纯授课”学校出来的孩子,出现“不当行为”的概率,是其他两组的2倍。
到了23岁,问题更严重了。与前两组相比,第三组“纯授课”学校的孩子,在社交中与人发生矛盾、摩擦的频率非常高。
另外,数据显示第三组的孩子长大后,犯罪概率也更高,达到39%,其他两组仅为13%。
二、一些相关书籍研究
在现代激烈的竞争压力之下,“无所事事”的玩耍似乎已从童年中退场,取而代之的是“清单式童年”,被规划性的日程和活动填满。
即使身为儿童心理与认知发展领域的泰斗,美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终身奖得主、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凯西·赫什-帕赛克也同样难以抵挡过度炒作的教育神话:在孩子童年时期最大化地开发智力,购买各种课程和益智玩具。
她在研究儿童的过程中,抵挡住了诱惑,坚持让自己的孩子尽情玩耍,后来孩子们都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聪明快乐,富有创造力”。凯西·赫什-帕赛克教授以大量科学研究为依据,揭示了玩耍对儿童的重要性,告诉焦虑的家长们,为什么让孩子放松和找回孩子的童年是培养孩子心智的最佳方式。
这项研究写在她与另外两位心理学家合著的《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一书里。凯西·赫什-帕赛克教授引用历史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0年来,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几乎没有变化,改变的是家长在这段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会做的事。
另外关于研究玩耍与学习的重要书籍有:《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玩就是最高效的学习》等。
三、“优质时间”概念导致了“匆匆忙忙的童年”
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断让孩子参加一个又一个“充实”而有组织的活动。之所以如此,源于在一个越来越推崇成就的社会中,以及媒体大肆宣传父母肩负提高孩子智力的重任下,“优质时间”这个概念的出现。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父母很快就接受了这一概念,因为时间是如此珍贵。父母会充分利用“优质时间”,培养每时每刻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孩子。父母会认为,如果孩子无所事事、玩耍嬉戏,就是在浪费时间。
在这种观念的蔓延下,凯西·赫什-帕赛克教授总结了当今社会中的四种“育儿谬见”:
1、越快越好
家长们安排小孩参加各种补习班和社交活动。实际上,这是在迫使他们早熟,把孩子塑造成紧张、忙碌、焦虑、狂热的形象。
2、珍惜每时每刻
父母相信,如果孩子要获得成功,就不能浪费一分一秒。实际上,玩耍不是浪费时间,幼儿通过玩耍可以学到很多重要知识。
3、父母无所不能
·
育儿文化正在走向极端,父母认为自己可以主导孩子未来人生。实际上,这无异于自欺欺人。这种错误观点源自于认为,童年期只被看作成年期的基础,所有的幼稚、贪玩、捣蛋和荒诞都被认为是需要克服的疾病。
·
4、孩子都是空瓶子
把孩子视作空瓶子,以分秒必争的心态安排他们的生活。
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一方面,主动地训练孩子,也就意味着孩子是被动学习。另一方面,玩具和补习班是“刻板”学习,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学习。后果就是,如果孩子离开了大人的教导,孩子自己将什么也学不到。
四、那么,什么是玩耍?玩耍的意义是什么?玩耍为什么那么重要?
基于种种研究证据,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方程式:玩耍=学习……玩耍之于孩子如同汽油之于汽车,它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燃料。”玩耍具备五个要素:愉悦享受、没有目标、自发自愿、积极参与、有想象成分。
玩耍带来的好处:
1、赋予孩子力量
通过自由玩耍,孩子成为现实世界或想象世界中的主宰者,独立进行选择。
2、创造力来源
创造力来源正是玩耍——无拘无束、无组织而自由开放的玩耍。
3、促进心智成长
能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同样重要的是,玩耍还能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凯西·赫什-帕赛克教授强调,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及,任何答案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搜寻的21世纪, “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对社交高度敏感的人,必将超越那些只会获得正确答案的人。”而玩耍恰恰赋予了这些重要能力。
童年的中心是玩耍,玩耍就是儿童学习的方式。而当孩子们自由自在漫无目的地玩耍之时,要相信,教育正悄然发生。
五、父母需要做什么
凯西·赫什-帕赛克教授提出了“少即是多”的教育原则:培养孩子的开明方式不是一个劲地升高档位,而是用较低的档位,有时甚至是空档。
给父母提出四项教育原则:
1.最好的学习是量力而行
2.强调过程而非结果才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爱
3.培养社会情绪能力,而非仅仅是认知能力
4.情境学习是真正的学习——玩耍是最好的老师
只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大脑都在成长和变化,所以不必急于“塑造孩子的大脑” 。要孩子在正常的日常环境中成长,周围充满各种物体、建筑,有爱他们的人和他们说话,他们的大脑便会自主发育。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学习,甚至有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想到他们在学习。因此,父母可以放松一些,不必太焦虑。
那么父母需要做什么呢?有以下几点建议几点建议:
1、认可并尊重他们享受世界的幼稚方式,和他们一起打球、讲故事、学唱歌、建沙堡…
·
·
2、帮助孩子多跨出一步,每天进步一点点。
3、父母还应认识到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智力:情绪智力——自我意识、自律、共情能力等。这些超越智商的能力,恰恰是儿童在玩耍中能够获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