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风景不必到陌生的地方去找,它就居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文:我是素颜
大冰的书《乖、摸摸头》、《我不》、《阿弥陀佛萌萌哒》、《好吗好的》,一本没拉,全都看完了,念俗了的一句话叫: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还有一句叫:即可以朝九晚五,还可以浪迹天涯。
只有英雄侠客、诗仙李白、徐霞客之流有剑有才学有标配的大英雄,才配拥有云游天下的潇洒气概,小我之类既不会舞剑,又不吟诗作赋,口袋翻翻比屁股还干净的怂人,是迈不出这一步的。
旅游这种事,不是适合所有人。
现实生活太扎心,扎得人生疼。每人都在自己的精神层面划出了一个伊甸园,那里和一场说走就走的任性旅程差不多,都想着有这么一个去处,鸟儿啁啾,蝶儿纷飞,各色花儿盛开,花香儿扑鼻,流水儿潺潺,人们安居乐业,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和陶渊明坐一隅,对坐品茶论酒戏鱼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可不就是人人心中的“桃花源”。
旅行是从自己厌倦的地方到别人厌倦了的地方,其实,旅过来行过去,就是去别人的地方,没有哪一处是属于你的,寻寻觅觅周周转转,哪一处美景留存于心了呢?能留存的都是保存在像册里了。每到一个新景点都要照一个兴奋的身影:我曾经到此一游。
在终南山见到了好多修行的人,他们借居着某处破烂的民居,靠着原有的一点生存物资度日。也有的靠别人的的接济维持着生活,维持着基本的生存条件。住处得有水、得有火、得有粮食、得有柴,得有维持生活瓦所需的大小必需品。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支持在荒山原野夜以继日度下去的理由。
绝大多数人会半途逃离,枯燥穷苦的现实生活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心中对于"乌托邦”的定义。想象里的精神世界,哪里有那么多的困难,生火还得捡柴,捡回的柴还得风干,引火得有纸,最好再有油助燃,吃饭得有米面菜,冬天要能取暖,日日吃喝拉撒得有水。
想要精神上的富足,坐在禅座上焚香念经品茶吟诗,得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肚子得喂饱,喂饱肚子需要做饭,做饭需要食材,需要生火,生火需要捡柴,捡柴需要到后山,到后山需要时间,时间用在了爬山上,等精疲力竭之后,忍饥挨饿汗水淋淋归来,在先做饭还是先休息的问题上尚且得纠结一二,哪里来得雅性品茗吟诗作曲。
有看官好奇:用电磁炉所有问题就解决了。问题他得有电,问题他得解决自己动手才能解决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如果能有几个仆人,男仆负责砍柴烧碳,女仆负责洗衣做饭,主人就可以只负责抚琴吟诗做画过神仙日子了。
杂七杂八说这么多,归根结底是想说如下关于旅游的话,心不安,去哪里旅游换心情换活法,都不叫旅游,叫流浪。
每一处的风景都有每一处风景的美好,或新奇或独特或别具一格,或是多墨山水画,或是亭台楼阁,或是五彩斑澜,或是花团锦簇,或是山高峰立,或是溪水叮咚,放眼望去,大好山河无限壮观无限美丽,心情自然无比愉悦,生活的压力,生存的不易,无数的问题烦恼,此时都消失殆尽,每个细胞都仿佛倘佯着愉悦。
只是试着问问自己,真的愉悦了吗?换了一个地方看到了美景,就会忘记烦恼,解决了问题了吗?
真正的风景不在眼晴可及的大自然之中,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心中才有天大地大看不尽的美景。当我们的心放开了,理解了通透了懂得了,微风拂面是美的,一株野花盛开是美的,一只小虫子振动翅膀是美的,一个小孩微笑的样子是美的,扫街大爷佝偻的身体也是美的。
美丽的风景不用再到陌生的地方去找,它一直居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此刻春暖花开,我们的心中已然盛开了一座桃花源,我们的心就是我们永远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