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了老大讲课的转录文字,以及坚果姐的那篇分享。
5个收获:
1对问题要进行分层分类,比如养成一个跑步的习惯和提高马拉松的成绩是两个不同的问题,P不同,对应着不同的Mi,如果要养成跑步的习惯,就要用习惯养成,日计划,日回顾,而如果要提高跑马的成绩,就应该借用教练技术,跑步技术,项目管理,目标管理等管理工具。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因为体质比较弱,就加入了一个长跑队,天天练长跑,他一开始的初衷只是养成跑步的习惯煅炼身体,可慢慢地,他迷恋上了马拉松,总想着跟别人比跑马成绩,天天超负荷训练,慢慢地,腿出现了各样慢性伤。这种情况其实很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从这个例子也能看出,不断地评估修正问题不清,目标不明有多重要。这个人的问题就是没有评估修正自己的问题。他忘了初心,后来就不得始终。自己去年也差点掉进类似的怪圈中,当初我长跑的目的其实就只是保持精力,煅炼身体,后来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晒跑马成绩,甚至有人全国各地马拉松一个不落(这里没有否定那些到处跑马,追求跑马成绩人的意思,如果他的目的就是享受到处跑马的乐趣,那也没什么。没有对与错,只有合不合适),于是去年年底自己也疯狂地练了一段时间,感觉精力透支,很不值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提醒自己!!
2对E有了更深理解:评估不只是针对管理手段,有时管理的效果不好不仅是手段的问题,有时是因为问题不清或者目的不明确。
3评估的最终目的是预期和结果之间差距为0
4坚果姐联想到pdca,grow,黄金思维圈,启发了我想到《道德经》上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不同的模型,一旦给它一个定义,就必定有它的局限,适用范围。而老大的这个公式,无疑适用范围更广,更打通了的感觉。也就更近于道。
5坚持问题导向,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这点我也体会很深啊,去年就经常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上,还有个癖好,喜欢读纸质书,迷恋那种书香味和纸的质感。去年看了不少关于沟通的书,而且读得比较细。可现在想想,发现自己是为了读而读,读之前根本没思考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当时的想法是为了提高沟通能力,按理说,本应该用RIA读书法比较合适,可我却没怎么去实践。这就不符合“什么样的问题对应什么样的管理手段”的原则。所有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学习都是浪费时间的奢侈行为。说到我心坎去了。
1个感受:
1估计老大头脑中内化了不少思考模型,居然在很平淡的一章节能读出这么个公式!
2一个公式,坚果姐都能这么地死嗑,这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1个行动:
以后读一本书之前要想到这个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