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自己一直想买的东西,购物车里也是满满当当,等待着发工资或者年终大促的时候,买买买。(me too)
最近我看了一部有关消费的纪录片,正好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消费观。
你会花两个星期时间排队就为了买一个新款手机?(黄牛除外啦)
记者(雅克·佩雷迪)开篇就来到苹果专卖店门口采访等待了许久的粉丝们,
“你来这里排队3天只为了购买一部跟旧手机没什么区别的新手机?”
“仅仅因为颜色不同,这就是你排队的原因?”
“因为它的速度更快,我们都不想落伍,对吧?”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或许你会为他们的这些行为找个理由,因为人家确实喜欢这款产品嘛,我也买过呀,手机确实体验很好。那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消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付出时间和金钱?
再来看看国内最近很火的奶茶店
此图来源网络,侵权删
是不是似曾相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
记者通过3集来向我们介绍了是什么在诱导我们消费,我们不停买买买背后的元凶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01
报废计划
报废计划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几家全球垄断公司签署协议来缩短电灯泡的使用寿命,当时的灯泡寿命可以使用2500小时(104天),协议签署后缩短到了1000小时。(41天)
人为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叫计划报废,即故意设计容易损坏的产品。报废计划现在已经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洗衣机内极易损坏的加热元件
无法更换电池的电动牙刷
打印机墨盒内置计数报废器
商品的使用寿命被故意缩短,并被我们接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持续消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消费变成了一种义务。昨天爱不释手的产品,明天就会变为垃圾,商家宁愿销毁,也不愿意卖出。商品的不断淘汰支撑着整个经济。
我最早听说这计划是在上中学的时候,也正是这个报废计划影响了我后来的消费观念。
02
制造焦虑,贩卖焦虑
谁在诱导我们消费?记者探访各个品牌,为我们一一揭秘。
SUV制造更高大威武的错觉,实际翻车率很高
李施德林漱口水夸大口臭,贩卖焦虑
善卫得制造偶发性胃灼烧的恐惧
利用恐惧来支配人们购买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效果跟普通肥皂一样的抑菌肥皂
声称可以补充维生素的维他命饮料
广告制作中以消费者焦虑为目标,利用人性的弱点,死亡,衰老,恐惧等情绪,贩卖焦虑,再提供解药。
03
消费低龄化
仅仅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付钱就行?
NO,这还不够,商家千方百计让你思维低龄化,怂恿成人放纵童心。
让孩子主导消费
怂恿成人释放童心
将消费变成游戏
推崇信用卡即时消费
其实大家都普遍存在过度消费的行为,因为我们身处在消费主义为核心的世界里,被各种商品所诱惑吸引。商家正是利用我们自身的弱点,唤醒焦虑,贩卖恐惧。无论我们需要什么,市场上只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这才是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纪录片的内容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看看和思考。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灌输消费概念,但是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接触并挖掘事实的真相后,我们还会做井底之蛙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树立自己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跟风,做到理性消费。
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关注公众号:生活投资学,分享关于生活投资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