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41-50

【第九周伤寒41-45条学习小知识点分享】①41条是40条的补充,称伤寒可知仍有表证。咳而微咳是心下有水气的主证。临床上有些寒饮或痰湿内蕴患者,不仅不渴甚至厌恶饮水,一旦口渴而喝水香甜,则标志湿除饮化,病即向愈。

②43条与18条喘家作致喘原因虽不相同,但病机是一致的,所以都治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不过18条是宿恙,被新邪引发,较难根治,只交代“佳”。本条是误下后暂时情况,容易收效,故主之。

③几种喘证证治鉴别(陈亦人):

④第44条是太阳表证的治疗宜忌。柯韵伯的注解,大家可关注,反复读读,理解其意,他说“外证初起,有麻黄桂枝之分,如当解未解时,惟桂枝汤可用,故桂枝汤占伤寒、中风、杂病解外之总方。凡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也。即阳明病脉R一汗出多者宜之,太阴病脉浮者亦宜之,则知诸经外证之虚者,咸得同太阳外解之治法,又可见桂枝汤不专为太阳用矣。”

⑤45条仲景反复强调不要因一用解表药未解,即怀疑病邪入里,而辄用下法,如果病属里实,用下法是应该的,而不知脉浮为病势在表,不应下而下。本条是纠正不重视辩证单靠习惯用药的陋习。

【第10周伤寒46-50条学习小知识点分享】①46条“其人发烦目瞑”,与24条“反烦不解者”,都是服汤药后出现的“瞑眩”现象。衄血与出汗同为解热,异曲同工。如衄过多不止者,则用泻心汤可立止。②48条是太阳阳明并病,共分4小段。是说明汗出不澈者更可发汗之定则。本条反复申述,小汗大汗症状。③太阳,阳明或少阳同时为病者,曰合病。太阳治不如法,转入阳明或少阳,而太阳证仍在者曰并病。④49条尺中脉微者(这里也强调脉证合参)不可发汗,50条尺中迟者不可发汗。尺主里主营血,尺脉迟是营血不足的征象。尺脉迟弱为营虚血少。

承淡安说:外感病,脉浮紧、脉浮数皆可发汗。脉浮紧与尺中迟为两事,绝非寸关浮紧而尺中迟也。李东垣曰“尺中脉迟,不可与麻黄发汗,当频与小建中汤和之。和之而邪解,不须复汗。设不解,不妨多与,俟尺中有力,乃与麻黄汗之可也。”


⑤强人病表发其汗,虚人病表建其中。

学习非用功不可!下面是大学老师业务自学中医成才的费维光的一段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
    饶娜娜阅读 649评论 0 0
  • 一,桂枝汤证的6种适应症,桂枝汤为伤寒论首方,凡血行不畅、脾胃虚弱,无论有无寒热,无论表病里证,皆可应用。 曹老在...
    天津老麦阅读 2,310评论 0 6
  • 一,桂枝汤证的6种适应症,桂枝汤为伤寒论首方,凡血行不畅、脾胃虚弱,无论有无寒热,无论表病里证,皆可应用。 曹老在...
    天津老麦阅读 482评论 0 0
  •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
    忆恩风荷阅读 356评论 0 0
  • 一、桂枝汤类方 1、桂枝汤 适应证: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
    听莲阅读 3,392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