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专题 :"你和你的小说"
投稿请参照 :"你和你的小说"专题简介以及"你和你的小说"专题收稿标准
"斯"文员 :九秋之菊
原文作者 :徐海阳
原文链接 :《鬼哭坟》
浅论《鬼哭坟》
品读作者徐海阳的《鬼哭坟》,感触很深,虽然这只是其一个系列中的一篇,但读这个“孤篇”时,并没有影响我对人物、环境、故事等的理解,这是因为作者在看似平淡、细细唠叨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于潜移默化中认可、接受,并喜欢上《鬼哭坟》。
让一位眼高手低的中年大妈,喜欢上一篇荒诞、灵异、唠叨的小说,并不容易。但徐海阳和他的《鬼哭坟》做到了,理由如下:
鲜明的人物个性
1) “许静用报表卷成纸筒使劲敲我的头,我懒得理她。”小说开篇第一句,平淡如一杯白开水,但是,人物鲜明的个性却“立体”地露出了水面。“使劲敲我的头”,说明许静是个辣味十足,能动手时就绝不动口的姑娘,画面感很强,使读者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后半句“我懒得理她”中,一个“懒”字既表现了“我”淡泊的心境——好男不跟女斗,又隐约揭露了“我”骨子深处的一丝窝囊与无奈。
2)“睡死得了!你是死人啊?”第二小节第一句,许静“动口”又动手,“身下的褥子突然被大力抽走,”虽然是一副母夜叉形象,却让人没有厌恶之感。(作者的笔下功夫非同一般!)
“得!……是个人都能欺负欺负我……队长可以……班长可以……白班的兄弟可以……现在连个比我还新的小计量工也把欺负我当成乐趣了!”兄弟,你窝囊得没有底线了!(作者对细节之处描写得到位)
3)“一件棉衣又很适时地披在我身上”, 至此,许静的形象丰满、鲜活!原来母夜叉也有一颗温柔的心。
对许静的成功描写下文中还有多处,就不一一列示。我是个刻薄的“斯文官”,戴着放大镜来读这篇小说,却没有找到人物性格刻画方面的败笔,不得不给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打满分。
4)第八小节中,“我连灯都没开,掏出刀子推开门就奔房后跑过去”,“掏”“推”等动词在这里,把“我”写活了,原本有些窝囊的“我”,骨子里竟然深藏男儿血性!转折意外又自然,给人惊喜!同时说明“我”在女孩子和其他同事面前的“不争”,其实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好吧,徐海阳,你刻画的“我”,因为这一神转折,给你满分!
5)第八小节中,“翎儿经常半夜偷偷爬到炕梢广生的被子里,她喜欢挨着广生睡的感觉。”,“爬”“挨”两个动词,这两个动词不简单,贴切、生动地描叙了翎儿对广生那种怯怯的、小心翼翼又炙热的情感和如父如兄的依恋,这种情结,为她以后的死埋下了伏笔。
特别说明:小说中鹅子、鹅子爹、广生等人物的个性刻画都很成功,就不一一举例剖析,人物的刻画也是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长篇大论,平时、细腻的描写却更能打动人心!
环境描写
1)在第四节小节中,“我双手抄在袖子里,哆嗦着跟在许静身后。”,一个简单的“抄”字,就把入骨的寒冷刻画得淋漓尽致,仅此字就无须再描写天气如何寒冷、如何恶劣,节省了不少笔墨。
2)在第五小节中,“他爹整了棵冻白菜,”“冻”字入眼,脑海里立马是东北冰天雪地的雪景图。
用小环境暗喻大环境,且与人物的心情、境况等契合,赞一个!
故事情节
徐海阳讲故事的本事高明,一环中套着一环,实与幻交叉,有趣。但因为《鬼哭坟》只是系列中的其一,还不能完全“显摆”他的本领到底有多高,小遗憾!
立意
《鬼哭坟》虽然是一个荒诞、虚幻的故事,但这个“鬼”附身于“我”,巧妙地折射了现实生活中,底层社会里普通民众的爱、无奈、艰辛、抗争与堕落!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徐海阳,你也挺鬼的!我看到了一个写作者的担当与社会责任感,单凭这一点,这篇小说在立意上我给你的分数是100+。
但,徐海阳,看到这里如果你得意地笑,那么就从广州错到北京了,哭在后头!
1.拖拉
行文节奏慢(也许生活中作者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像一位走不动路的小脚丫子老奶奶,吭哧吭哧,影响阅读快感。语句有些拖沓,不精练,太大方了,字不要钱也不能随意堆砌啊!
2.阴柔
文字间有少许“阴气”,也许是《鬼哭坟》需要这样的语境?(换个斯文官,可能认为这是优点)
3.干瘪
文风朴实是好事,但太“节俭”就显得干瘪,少了一份灵气;太生活化的语言使文采没法得高分。
撕至此,戴上放大镜也找不到其他缺点了,见好就收,打住!
客套的话就不说了,如果不接受我指出的缺点,最好的报复方式就是:以后的文章别再让我撕出不足!
特点 : 文绝人美撕文点睛。再加一条:喜茶。
这是我题的镇群之宝,可远观不可撩也!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