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之行给曾诗雨上了深刻的一课,她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总结了自己19年来的人生——基本上都是被动的人生,父母让考中专就考中专,父母让把糖让给小朋友,她就让,父母本来答应给她扯布做衬衣,她满心欢喜,但后来有了准嫂子,父母想给准嫂子做件新衣服,就商量着她把这块布让给嫂子,她就让。她不是她。从青岛回来之后,她意识到,这艘生命之船她从来没掌过舵,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呼喊,我要抢过方向盘,我要自己把握航行的方向,哪怕遇到再大的风浪,哪怕粉身碎骨,我也要自己航行,想到这儿她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命运是肉体,她想狠狠地踹上它一脚,对命运说:醒醒吧。
父母看到诗雨执意要去北京,他们对她的工作已没有一丝能力,就同意了孩子的要求,只是两老口一夜未眠。清晨父母忙着赶潮水去海里干活,没有给她送行,这后来成为她生命中永久的遗憾。
曾诗雨吃了丁兆阳送的苹果,半夜肚子疼起来,又不敢去厕所,就默默地忍着,迷糊一阵醒一阵,每到一站列车员就会在播音里提醒下车的旅客下车,诗雨透过窗看着到站的站牌,泰安站……曲阜站……天津站。邻座的大哥说到了天津离北京就不远了,再过一个多小时就到北京了。诗雨的心情有点急切,又有点紧张,她展开手中小小的方方的车票,它好像一把锁打开了诗雨的命运之门,是她独立生命航行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