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培养阅读习惯,远不止是应对教育改革

本文首发于“微云书房”公众号

由国家拍板的小升初、中考,包括高考,整个基础教育界将面临重大变革,第一条就是:中高考将包含小学知识,学科无考试大纲。

解读含义:以后的高考、中考,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

通过中考、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广度而不是难度,纠正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

一句话概括:考前突击是不可能了,偏科在未来的升学体制下是没有出路的,要想考得好,必须广泛阅读,增长见识。

广泛阅读都被提到教育改革纲要了,阅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对付考试只是我们整个人生过程中的一个片段。

阅读,带给我们的意义将更加深远。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琐碎和庸碌的生活中开辟出一块自由自在的天地。

在那里,我们好似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听不到周围的喧嚣,忘记了世间的烦恼,心里只剩下了爱、自由、温暖和光明。

当灵感来临时,还可将一切诉之笔端,如滔滔江水般不可阻挡,酣畅淋漓!

那种感觉,一定是充实,是饱满,是激荡,是骄傲,是睥睨天下,是舍我独谁的豪情壮志。

阅读,不仅是精神的栖息地,更是灵魂的伴侣,使我们独立于天地间,不卑不亢、从容不迫。

我们将终其一生,服从于自己的思想和意志,自信甚至骄傲地与一切的哀伤和快乐和平相处。

阅读中,我们可以找寻到自己的理想,并开始为这个理想而奋斗。

于是,对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相爱相杀的桥段,我们虽仍有触动,但却再不会耿耿于怀和过度关注!

因为,我们已经学会了放大格局,不纠缠,再也不愿意把精力放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我们懂得了放下即是救赎,前进即是意义,抱怨、仇恨解决不了困惑。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专心,专心,再专心。

我们极目远眺的地方,一定应该是诗和远方。

你是否记得,在第二季的《朗读者》节目中,胡歌作为嘉宾留下的这个瞬间?隐约还可以看到左眼睛旁的一丝“伤痕”,而这个烙印也许将永世不灭。

这一期的主题是生命,胡歌确实是最适合诠释此主题的人选之一了……

胡歌在娱乐圈中是出了名的爱读书,在经历人生低谷之时,是阅读让他重获新生。

节目中,他把这段朗读,献给在迷雾中砥砺前行的人们:

生命包含着人世间一切最极致的体验。生命的意义何其厚重,无论怎样全力以赴都不为过。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

对于13年前的那场车祸,胡歌说,这是一场轮回的思考。

在历经这样的人生磨难后,胡歌是如何面对劫难并站起来的?他是如何练就强大的驱动力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并且完成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蜕变?

胡歌说,陪他走过那段黑暗岁月的一件事,是读书。

在那段最消沉无助的岁月里,他通过阅读渡过苦海,重拾生命的意义。自此,读书成为他除演戏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

到此时,我们才了解了读书的最大意义。

书,不应该只成为逗人开心、抚慰寂寞的玩伴。

书,不仅只增加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创新我们的思维。

书,应该更是一个智者,一步步引领我们看到最真实的自己,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所以,阅读最终的目的是,学会思考,而思考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学会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