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爱上阅读,老师才能享受到职业的幸福,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没有一开始就讨厌读书的孩子,也没有靠自己明白过来而变得喜欢读书的孩子,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把他们引入用文字写成的美丽世界中,作为语文老师首要的任务是让孩子喜欢阅读。韩老师书中经典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受韩老师的启发我也开始模仿韩老师的做法,引导孩子们走上了“海量阅读”之路,书中经典的语句以及好的做法摘录下来,慢慢品味。
第一章
1.大量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2.提升阅读能力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差。
3.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耕耘的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4.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喜欢阅读。
5.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的,在小学低年级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级越高则学习越吃力,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相反,喜欢阅读的孩子,年级越高则学习就变得越容易。对那些阅读能力差的孩子来说,读书的快乐是水中月,镜中花。如果老师和家长再不加以引领,他们的人生将会变得充满艰辛,没有书香浸润的人生将是多么悲哀!从胸无点墨到腹有诗书的巨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让他们在最富有记忆力的时候诵读经典诗句和名家美文,为幸福的书香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6.爱学生是一种能力,很多老师存在那种“不爱”学生的行为,是因为没有具备让学生可爱的能力。(面对面庞可爱,心地纯良,嫩声嫩气,满脸稚气,愣头愣脑,行为可爱的孩子,不是老师不想爱,而是缺乏比学生的能力)
7.爱学生就是有本事把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变成和谐的乐章,当老师有能力指挥童声大合唱时,便获得了自己的职业幸福,安身立命的职场就变成了充满了乐趣的幸福之旅。
8.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开始韩老师的文章也是白话连篇,既没有文字的美感,也没有思想的高度。后来通过读大量的教育杂志,与学生一起诵读优秀作文,“取法乎上”读古代经典,读教育大家的著作,加上自己的理论实践,经常写文章,小发议论自己在实践中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渐渐的平时的文字就有了可读性。【韩老师的这种做法也是我学习的目标】)
9.韩兴娥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带领孩子们读书,自己狠下苦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与历史作品,包括大量的古代经典,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字,阅读理论、教育类书籍,厚积薄发,才使得她在海量阅读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游刃有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0.韩老师崇尚简单教学,她说,细读文本是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教学应该化繁为简。教师的文本细读无论多么深刻都是允许的,因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教师的深刻不等于学生的深刻,也不需要学生拥有教师的深刻,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儿童的心理和思想实际,以适合孩子的方式传递适合孩子的思想。(反思我的教学,就偏离了这个方向,教教材讲一些孩子们理解不了的内容,孩子听不懂,老师急得火冒三丈,却无济于事,这都是因为老师没有把握孩子的心理和思想实际)
11.“读”才是语文教学的硬道理。这是我们每一位普通的老师都能做得到的。
12.在韩老师的课堂上,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是家常便饭,这都得得益于海量阅读。
13.书读得多了,自然就学会了比较,学会了挑刺,学会了暗地里和别人“抬杠”。海量阅读是精神创造的源泉。
14.一个人不读书,他的见解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当今正是个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
15.一个人至少要有一百部经典作品的阅读量,这些经典可以是文学的,也可以是哲学的、艺术的、心理学的、历史的等等。否则这个人在精神层面上很难具有独立的视角,很难对这个世界产生灵敏又丰富的回应。
第二章
气定神闲海量学习拼音
1..阅读速度快了他们自然而然地默读,默读的能力不需要专门的训练,默读、浏览、速度都是海量阅读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然产物。
2.教法即学法。教师自己读书首先是为了验证传授给学生的是否正确。
3.孩子学习是长远的事,老师、家长不要让孩子太累,但要想方设法促使孩子能够安静下来自觉学习,这才是长远之计。
4.家长对孩子提出他稍加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即可,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跟其他学生攀比,孩子喜欢学校,喜欢语文课远比他学到多少东西更重要。
5.教育的每一秒钟,对儿童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都是时光的穷人,我们不具备使时光增生、使时光倒流的回天之力,我们要把每一秒钟都播种到精耕细作和日益改良的教育田野里去。
7.很多时候,老师不恰当的行为会成为课堂纪律的破坏者。
8.读书给学生听对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永远不会晚。
第三章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
2.人之所以要阅读,是为了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不是为了一遍一遍地阅读同一篇文章。
3.关注学生,学生才能有效学习。
4.人们常说“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教师应该多准备几块云彩,因为一块云彩下的雨只能浇灌到一部分学生身上—一种识字方法只适合一部分学生。世界上不存在普遍使用的妙招。一年级新生都是怀着对学校的向往之情走进校门的,他们期待着老师普降甘霖。
5.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没有耐心和风度当听众,观众,听老师讲,听同学回答,时间稍长一点,他们就会坐不住。想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唯一的办法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当主角,经常让他们的嘴活动活动,同时达到复习的目的。
6.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老是不能喧宾夺主。
第四章
语文课本的教学
1.不具备最基本的汉字知识,老师的教法再巧妙也无济于事。(通过字理识字,韩老师曾苦读《说文解字》《字理识字》等,并能写一部分象形字,反观自己的课堂,在课堂中也设计字理识字这一环节,可由于自己本身对字理知识理解甚少,教起来不能得心应手,只靠课件上有的那点东西生讲,真是尴尬,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流动的水,对知识的掌握要了如指掌,就需要加强学习,更应该进行海量阅读。)
2.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只看教材与教参,是绝对教不好课的,即使能将教材与教参全部背过,也不会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因为要想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关键是有丰富的语文素养,既要大量地阅读高品质的文化经典,时间长了,其中的经典语言与思想,就可以化为自己的东西。
3.朗读达到一定的数量,学生的朗读能力就能提高到某个层次,如果学生对朗读能力做不到心中有数,就不是一个工作认真的语文老师。
4.写一手中规中矩的好字,是学生必须练就的一项基本功。
5.一年之计在于春,百年人生在童年。
6.鱼养到大海里,想小都难。
7.教书的人没有对阅读痴迷,怎么能期望学生爱上阅读?
第五章
1.作为语文老师,最重要的责任之一是通过大量诵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付出,为了纠正字音韩老师曾读《新华字典》3次,《成语词典》读过两本,并把容易读错的字音,随时记录在本子上,隔段时间就拿出来读一读。如今,很多人读闲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很少去查字典,都是连蒙带猜,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不要浅尝辄止。)
2.当教师的行为只有“教”的时候,课堂会成为一潭死水,教师的“学”在很大程度上比“教”更重要,因为会“学”的老师是在水里游泳的“教练”,而不是只会在岸上讲道理的“叫练”。
3.韩老师读《成语词典》的方法很简单,可以借鉴学习:第一遍速度,那些很熟的一眼扫过,不熟的多读两遍,读错的、生疏的用铅笔画上线,划线的反复读。再读这本词典时,每次都从第一页翻起,第一遍读对的地方不用再读,只读那些划线的,对顽固的读音再做醒目的标记,并抄写在本子上,注上音,天天读,本子左边写词,右边写拼音,用手一掩拼音,自测很方便。(韩老师6个小时读会4000个成语靠的就是这最简单的方法)
4.课堂上读词典,而且读的不亦乐乎。用一个月的时间读熟4000多个成语。(与学生共读一本词典,使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更清晰,)教学相长是教师这个职业最有趣的特点,拿着工资学知识是教师最得意的事情,一本课本啃半年的老师怎么有机会体验这种乐事,只能早早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淖不能自拔”
第六章
韩老师在教四年级学生学《宋词》的速度很快,大约每节课学10首,最快的一次连复习带新授一节课学了15首。这么快的学习速度,老师不可能逐句解释,译文也不会逐字逐句引导学生之意,而是直接引读原文,学生学的扎实“引读”是最高速高效的教法。
在课堂上教学生学“宋词”想学出诗词的意境难度很大,对老师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备课更要下很大功夫。我的个人水平有限,但我想让我的学生出彩,因此我想试试韩老师这种教诗词的方法,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在精美的食品,因为量少,成长中的孩子还是会缺乏营养。”
这种几分钟学完一首诗词的做法与常规的文本细读差别很大,表面上看不如一两节课的精读扎实,但实际上,短时间内不求甚解的学习大量诗词,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很快,背诵能力也明显提高,这是精读所望尘莫及的
韩老师在教学第二天的内容时,提前一天阅读不下十遍,第二天才能做到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韩老师的这种做法正是我所或缺的,想想自己的教学,读个一两遍就开始教学生,自己理解的不透彻,教起学生来也没有底气)
1.朗读比理解重要的多,朗读会深入学生的血液,在他们成年后,甚至在他们垂暮之年,只要见到朗读过的文字,童年时的此情此景就会再现,大家会回到与老师、同学父母共读宋词的无忧的童年时光。
2.很多好文章自己欣赏10遍,不如当老师“讲一遍给别人听”的印象深。
3.几分钟教完一首诗词的做法与常规的文本细读差别很大,表面上看,不如一两节课的精读扎实,但实际上,短时间内不求甚解地学习大量诗词,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很快,背诵能力也明显提高,这是精读所望尘莫及的。
4.学习一篇新文章之前,韩老师要提前一天阅读不下十遍,才能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深入浅出地引导孩子们理解。
5.离开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这才是学习。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大量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反刍”则是他们的本能行为。(精辟)
6.拥有某种令学生赞赏、倾慕的真功夫,真本领,从而让学生自觉产生仿效欲望,并主动“从而师之”这是每个教师的追求。
7.语文老师的责任,先是让学生发准音,至于理解,学生会在“海量阅读”的过程中无师自通,而且,成语故事中对文言文的直译,已经给小读者提供了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
8.六年级重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是《论语》《道德经》。想让学《论语》的过程尽量轻松愉快些,除了多联系生活外,还要做好一个准备,就是反复诵读《论语》理清其中的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孔子的生平事迹。
韩老师用了不到三周就学了10篇,学习的方法是:第一遍粗略地不求甚解地读,搞不懂的就放过去。第二遍重点是稍后联系,就是按照顺序逐篇逐章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学生通过前后联系,边翻书边交流。第三遍以归类总结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