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7 共写营感悟

本周的共写主题围绕《资治通鉴》展开,这是一次将阅读所感化为笔下所思的深度淬炼。如果说共读是汲取养分,那么共写就是将养分转化为自身思想骨骼的过程。

通过四次不同侧重的书写,我也对历史书写的意义有了肤浅的体悟。阅读历史,我试图厘清“正史”与“野史”的概念。在落笔的过程中,“公司年报”与“茶水间闲聊”的比喻自然涌现,这个寻找恰当代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理解。它让我确信,真正的理解在于能用自己的语言体系进行转译和阐释。

共写引导我不断追问:《资治通鉴》的价值究竟何在?答案在笔尖流淌中逐渐清晰:在于其宏阔的视野,更在于其选择与评判背后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辨。

通过书写,我内化了这样一个认知:伟大的史书,其生命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能穿越时空的观察框架,让我们既能看清大势,也能体味人心。当写下“历史如镜,照见兴衰更替;人性如川,奔流千古不息”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的韵律,更是一种与古人精神的共鸣。

书写至此,已不再是认识一部书,而是在与司马光对话,与千年的智慧交流。它让我真切体会到,“鉴于往事”的最终归宿,是“资”于我们每个人的“治道”——治理事业、治理人生。

本周共写,让我深刻感受到,书写是思考的磨刀石。它将浮光掠影的印象,沉淀为结构化的认知;将接纳的知识,转化为带有自身体温的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