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是小的,小的年纪,小的心灵,我们的世界不过是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然而我们以为自己很大,我们装作成熟,充满叛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蒋堂小小的天地,怎容得下我们膨胀的灵魂和身体?于是,我们昂着少年高傲的头,从校园走向外面的世界,好像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去。
如今我们大了,大的年纪,大的世面,大的胸襟和情怀,我们的职业五花八门,我们的足迹世界各地,我们的经历风霜雪雨,我们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儿女,额头眼角也都有了岁月的痕迹。三十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轨迹,无论一马平川,还是坎坷崎岖,年轻的我们也许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如今的我们更愿当成是生命的馈赠而好好珍惜。
一如当年的渴望长大,如今我们怀念年轻,想象自己“百战归来仍少年”。三十年重新回归的聚会,既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现在的检阅,或许也是对未来的规划。我们想起了一些自己忘记的,也纠正了一些以为记住的,但是谁又在乎记忆的真假呢?那些岁月,本来就是因少年的心而不同的,本来就是可以随意想象和创造的,所有的细节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故事的主人公们都记得彼此的名字和当初的样子,三十年无论有多长、多远,那些稚嫩的脸、飞扬的嘴角、忧郁的眼神、单薄的身体,都会忽然苏醒、喷涌而至。
在蒋堂,在1984到1987年,无论我们相处的时间是三年还是两年,无论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模样,也无论我们每个人的出身、家庭、性格有怎样的不同,记得我们曾经相遇,曾经同学,曾经在一样的校园和教室里经历一样的老师、学习和生活,这就足够。2017年10月6日,无论我们当年是否熟悉,无论如今我们身处何地,这一天,我们相聚,说了很多的话,拍了很多的照片,更多的握手、欢笑与畅饮,没有炫耀、虚荣,更没有争斗、攀比,有的只是同学的情谊和亲人一般的祝福,这就是唯一。
回忆很远,远到稀疏模糊,幸好有珍藏的照片可以帮助我们一点点清晰。相聚太短,短到没来得及一一细说,幸好有珍贵的照片可以定格美好瞬间,让我们用再一个三十年去细细回味,并且约定:
下一个三十年,一个不许少,我们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