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原则的人才会相处真正融洽,没有的人之间将不断产生冲突和误解。---达利欧
《原则》最近两年很受有思想人群追逐,在陌生的人群中,如果你发现有人也在看这本书,顿起攀谈亲近之意,一本书,便可识别一个同类。
其实老祖宗早已用很精练的文字给出过结论“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论语·卫灵公》,还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说得都是一脉相承的意思。
这里,不是要考证祖宗文化的博大精深或者艳慕达利欧桥水的成功,读书读到这里感慨,只是感受到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真的如此不同,而且我们在人生重大的抉择中,总是把祖宗的忠告抛在脑后。
从何说起呢?因为工作性质,不出质量差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低水准要求,质量关是我当前工作的生命线。然而,还是出了问题,并且随着深入,从有质量瑕疵叠加到了存在质量事故。我们那可爱的从不发脾气的老头子,终于发了一次火,把小伙伴批评了几句,小伙伴很委屈,觉得自己不该承受质量把关的职责,就是这么一个简单事件,我想到的是尽快复盘,查找质量差错的产生环节和原因,思考破解的招法,如何做好下一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尽快把想法落地。我想很多人应该不会反对这个思路和想法,这是很自然的逻辑。
BUT,当我把这件事简单跟我的很信任的并不负责这件事的B汇报时,顺带汇报了解决问题的想法,他的第一句话是---想问题窄了,我赶紧想,这次质量事故引起跨部门的信任危机,也损害了我们的工作金字招牌……,BUT,都不对,他说“不能让跟着你干活的人寒心!”。我至此刻仍然无法认同这个观点,不知道怎么领导在内部批评了有工作失误的下属几句,就被上升到了这样的程度。坦率的说,如果这位小伙伴因此就怠工或者有去意,我也不会真正挽留,这样看待问题的员工,不要也罢。
心中的距离感,油然而生,虽然这个词用在这里显得并不恰当,但是,那一瞬间油然而生的不是服气与敬意,真的是有长度的距离。
接着说另一桩,我们的老头子快退休了,在公司级别不低,但是非常随和,管理思想一流,对工作有着一种执着和付出的精神,看重实效和工作成就,不喜欢玩虚的,从不拉关系。这些是我的看法。
BUT,还是我的这位B,却是一百个不满意,觉得我们老头子是在表现,邀功。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工作生涯快结束的人卖力工作是不对的,应该都像大家那样,等待退休,凡事推脱才是常态。一丝不苟工作的这个人反而要受到下属这样的非议和腹诽,没有人敬重他的敬业和所做出的成就与成绩。
特立独行者总是孤独的,我想对我们可爱的老头子说,我理解,我懂,我发自内心认同,并且一定做好这个关门学生。
曾经那么信赖的那个人,觉得凡事他说的都怎么那么对呢。而此刻,我为那一时自己附和他的观点而觉得自责,我不接受自己这样的虚伪。
云泥之别!
当你的内心足够强大,你有判断的原则,你笃信自己的内心,你有关于良善的思考和辨别,你的成长的代价或者说收获,便是心底里离开了那些曾经对我们很重要的人,收起了心里的拐杖。
在这里,距离的本质是自我的成长。
不幸的是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有着云泥之别的伴侣,我们却无法远离,对于这个生活中最亲密的人,很多时候很多人无法选择决然离开,生活裹挟着我们前进,我们无法回避,无法停止,无法倒退,最好的姿态,一是拉着他前行,二是专注自己,用影响力触动他的成长。纵然有着天与地的距离,终究却是为了能够没有距离。
在这里,距离的本质是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