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那年发挥失利,1分之差让我只能报考二本院校,于是就近选择了省内的一个大学。在那个信息交流还不发达的时代,很少有人能够懂得大学各种专业名称到底代表的是什么,缺乏独立的我,把志愿填报全权交给了仅有小学文凭的父亲。于是我有了更糟糕的境遇,被调剂了学校,直接从山东调到了海南。
十分恋家的我犹豫再三,实在无法接受复读这种压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好面子吧,不想让昔日同窗嘲笑,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往海南的旅途。
学校规模很小,只能叫做学院,也是同一年刚刚升为二本院校,原本只是个专科学校。这一切都是我后来陆陆续续才知道的。当我踏入学校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后悔了,南北巨大的差异,让我和当地的风土习俗格格不入。但是看着长途奔波送我过来的父亲,我默默地留下来了,自我安慰到“没事,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我努力,我可以考研再考个好学校。”
大学生活正式步入轨道之后,看着自己比周围同学高出将近一倍的高考分数,开始盲目自信。大一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忙的马不停蹄,专业课随便上上便可以拿到奖学金。大学第二年参加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各种奖项拿到手软,这些都让我自己洋洋得意。
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这看似美好的一切实际上却是自己正在堕落的深渊。
从进入大学那一刻,我便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能力,所有的学习仅限于课堂。从最开始的反对同学抄我的作业,到后来借别人作业抄,一切仿佛顺理成章,因为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大三那年考六级没有通过,但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学校没有要求,而且周围的人四级没考过的还那么多。学校不做硬性要求的考试一律不参加,因为周围没人参加,自己也懒得费那个心思。
即使这个状态,我依然没有警醒,因为每一年都是优秀,都是三好学生,都拿奖学金,自己一直是佼佼者。
大四那年,信誓旦旦要考研,于是没课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自己都被自己的坚持感动了。感觉自己这么努力,可定会考上的。可是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几个月便结束了,因为周围没有人学习,大家好像更钟情于毕业交流感情、找工作。于是我也默默放弃了考研的想法,坐等毕业然后回家找份工作,因为周围人都这样……
到今天我依然一事无成,普通的工作普通的家庭普通的生活,生活在三四线小城,每天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美好的生活只能存在于自己的想象。
都说高考并不能决定一生,大学也并不一定决定你的未来,这些我都同意。但我想说:一个好的大学真的真的很重要。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发光需要条件:要么有人发掘了你的才华帮你打磨,要么自己打磨亮出自己的光芒。显然,我并没有做到。
当然,有人会说也有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985、211毕业,好大学也有人生活的很糟糕。这确实是,但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几个个例,忘记了他们横杠下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分母。如果你处在一个一般的学校,就像我一样,周围没人学习,没人努力,没人奋斗,你有几分把握自己可以牢牢守住初心,坚持自我提高呢?普通院校里的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付出比重点院校学生更多的努力才可以。但你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降低你对自身努力度的评判标准。实际上,我的每年优秀,还不及重点院校中一个普通学子为达到及格而做出的努力。所以醒醒吧,埋在土里的金子,很可能永无发光之日。
如果你上了重点院校,那么恭喜你,你有了更多发光的机会;但如果你进入了普通或者三流大学,那么同样恭喜你,你的人生磨炼比其他人来的更早,你需要克服一切不利条件,付出加倍的努力,需要更多的自律、自省和顽强的意志才能发光,等到你真正发光的那一天,就代表着你具备了一个成功人士所应具备的条件。这些我没有做到,但我希望你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