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如惜,大爱如弃---读《巨婴国》

多余的担心是最差的礼物

今天是圣诞节,在玉溪小城本来就没有这个节日的,除了商家借以搞些促销活动,小朋友们、小情侣们借以有个收礼物/送礼物再吃一顿烛光大餐的由头。在这圣诞节跟宗教没多少关系的时空里,我却想到了一些平时不太去深想的词,比如爱。最近在读《巨婴国》,武志红对中国式巨婴的分析让人害怕,却也是巨婴的养成地--中国家庭教育的实情。这几天常想到不知从哪里读到的一句话,小爱如惜,大爱如弃,好像咒语一般入了我的骨髓,这些年来,每当我心里有不合时宜的牵念,将要发起让人反感的控制欲时,不免提醒自己默念几遍。

手边也刚好有一本翻译作品,叫《零吼叫教出100%好孩子》,作者美国人哈尔*爱德华*朗克尔说,离开了幼儿期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不需要他们的父母,他们需要父母让他们独立做决定,自主面对未来。如果连自己犯错的空间都没有,那他们只能过着借来的人生。

到我这年龄,要深深地认识到,在青春期孩子和你的家人面前,唯一可以控制的人,是你自己。当深爱时,要放手。

身边有无数个例子说明,如果用控制代替了爱,甚至从来就不懂得控制并不是爱,被“爱”的那一个,其实是过着极端压抑而无聊的人生,极容易长成巨婴。这些天,七十出头的老父老母因极细小的琐事而争吵,似乎将争吵当成了乏味生活的调剂,为吵而吵,其实是两个人失去了应有的空间,像冬天的刺猬一样,离得远了,冷得慌,挨得近了,扎得慌;亲戚中也有的婚姻陷入旷日以久的离婚大战,让老人们焦虑、无奈又茫然。武志红说,中国家庭大部分的烦恼来自于缺乏界限感,家人之间互相侵入太多,过于“爱”,过分地想要控制对方的行为,将自己内心的焦虑转移为要为对方负责的所谓的爱,进而侵犯了彼此的空间,埋下了矛盾的根子。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学会以一种尊重、平和、真诚而有界限感的方式与他人沟通,无论对方是谁,无论对方如何表现,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转向自身,照顾好自己以造福身边的人?

柳宗元的《种树郭槖驼传》中也讲到这个道理。养树如养人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太爱,就会不自觉地抓得太紧,最后养死了最爱的那棵树。

与其徒然地为别人焦虑,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别人的所思所行,不如将那时间那心思拿来照顾好自己。

当看到身边有如此之多的巨婴现象时,请牢记,保持尊重和独立,保持家人之间合理的空间和界限,你心里那些多余的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