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开岩
几年前,当我刚刚踏入水利行业,第一次看到河流伦理这个词时,感到既新鲜又震憾!是啊!当代人类为什么会面临如此严重的环境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的自然伦理观发生了扭曲,改天换地的结果是人们的盲目自大、肆意枉为、无所节制,把伦理观引入生态领域,应该说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具体到河湖伦理,它让我们对河湖有了一种神圣的责任,有了一份深深的内疚和负罪。可以使我们猛醒!
中国人从来都把水视为生命之源,把河流叫作母亲河。中国文学史上有过许多赞美母亲河的佳作,把河流比作母亲的乳汁、泪水、血液,每当我们听到《黄河大合唱》、《长江之歌》就会热血沸腾,足以凝聚起中华儿女强大的爱国力量。
然而,近代以来,人类以发展为借口,做了许多违背人水和谐的事情,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环境危机。今天,用“无水不污”来概况中国的水污染问题也已不是危言耸听。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我们的母亲河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有些地方虽号称“鱼米之乡”,河网密布,却已没有多少干净的水了,清澈的水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水,一些地方靠水而居却要靠桶装水过日子,用水困难更甚于缺水地区;有些地方舍本逐末,花大气力、大手笔、大投资来做水景观,而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都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有些地方打着生态的旗号与民争水,以发展为借口行破坏生态之实,搞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这些发展中的误区不纠正,其后果将是,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水成为公害,这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目前人类对水环境的极端严重性认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民间环保组织的力量还很弱,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不高。一些大的水环境危机,从教课书、从网络、从各类媒体上都可以看得到,往往会引起了公知们的口诛笔伐。但局部的水危机,由于涉及人口较少,影响面较小,其危害可能还没有显现出来,具有长期性、隐蔽性的特征,反而不为人所重视。但这些问题一旦大规模爆发,将会是一场又一场生态灾难,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对严峻的形势,若不认真加以重视,人类将为此付出残痛的代价。
这些年各级政府水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惩罚力度也越来越重,但收效并不像预期那样显著。症结还在于水环境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一个全民课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应对。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水污染问题对自己来说是很遥远的事情,可能会说:“我不缺水,别人缺不缺水与我何干?”所以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就算不为别人着想,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他们可能就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到那时,我们是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惭愧呢?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的认识问题,有必要在加大依法治污的同时,把河流伦理引入水环境治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自身的不良行为总是会找这样那样的借口,认为大了不就是自己多用了一些水,或者往水里随手扔了一回垃圾,仅此而已,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可我们一旦用伦理观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时,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当河流伦理成为监督者、排污者和每个个体的共识时,可能我们的水环境会有一个大的改观。只有每一个人都能从思想上重视水、爱护水、珍惜水,增强环境危机意识,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中国的水环境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行文至此,我想起了2014年获得“金扫帚奖”的电影《私人定制》,这部烂片唯一值得让人回味的是片尾向山川河流道歉的桥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主创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过去清澈见底的河流变成了臭的、黑的、有毒的?我们把母亲河糟践成了如此模样,母亲会不会后悔给予我们生命?当环境问题不可逆转,子孙后代无以生存时,他们将如何评价我们?这些问题,直击每个人的心灵,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发展是硬道理,但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还是不要的好!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成为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