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在网上很少看到有人嘲笑啃老了?因为年轻人“啃老”,很多都是被迫和奈。多年前那些在网上批评和嘲笑啃老的人,都被这十多年的房地产狠狠的上了一课。当初那些掏空六个钱包买房的,现在有一个后悔的吗?
啃老这词呀,其实在古代就有。
汉高袓刘邦在起义前也不是个街头混混,后来刘邦当上的亭长,每月能用一些工资,但这钱根本不够刘邦用,大多时候还要向刘太公要钱,不仅啃老,还经常去他哥嫂家蹭饭吃。
有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这帮“啃老族”的生活状态,说的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而谜底就是“啃老族”。
在城市里,年轻人靠“啃老”过活,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的现象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物价的升高,将会愈加普遍。
“啃老消费”与“啃老投资”
38岁的巨婴,从没上过班,在家啃老不出门,自称自己看透人生。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所谓的看透就是愚昧无知逃避现实!
31岁的蔡俊早已习惯啃老的生活,从没上过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他,平时就连20元都要跟父母拿。
整天浑浑噩噩,如果父母不给钱,还会拳打脚踢。
父母有这样的儿子谁也不能怨,要恨就恨从小到大的溺爱
佛认为孩子分四种,讨债,还债,报恩,报仇。
2010年的这篇热文,借90后女孩之口,表达了对“啃老买房”者的不齿。
2008年新浪博客的热榜文章,呼吁年轻人不要啃老买房
人民网在2007年的时候还发过一篇题为《拿父母积蓄买房?请“啃老族”手下留情》的文章,里面写道:
最近看到两组数字,一组是87.9%的“房奴”年龄在35岁以下,另一组是来京求职的外地应届大学生有5万多准备在京买房,而这一数字去年不到2万人,增长了250%。据说,这两组买房人的方式大部分是父母拿出积蓄付上十几万元20万元的首付,然后由买房人自己还剩下的贷款。于是,这两组数字成了令人痛心的数字,痛心于“啃老族”的迅速扩大,痛心于“啃老族”的下手无情,痛心于“啃老”啃得理所当然。
在后来,不说大家也知道了。
而武汉那个46万能买一套房的万松园,现在一套房已经卖到近2万一平,这些年房价也涨了近四倍。
自从房价涨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再也没人提啃老了。因为那些批判的人悲哀地发现,如果不啃老,自己不仅买不起房,甚至可能养不活自己。
现在你要去搜下“啃老买房”
啃老消费与啃老投资是不同的两件事
自己如果不工作,每天就是向父母要钱消费,最后父母没钱养老了,
这才是混蛋,人渣。是因该被社会所唾弃。
现实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当初那些心甘情愿让孩子啃老的老年人,现在他们的子女多数在他们的帮助下,已经把当初的竞争者都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但是用父母的钱在城市买房,这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根本就算不上啃老。
只是说是合理配置资产。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房价飞涨的时代。
如果父母把钱放在银行,你想想那是不是种浪费呢。
啃老买房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如果单靠自己努力来买,那真是不敢想。
十多年前啃老买房的人,现在都过的怎么样了
过去的数十年间,房价的上涨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实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举全家之力了。
2018年,在CCTV的《大讲堂》中提出“只要六个钱包能够凑够首付钱的话,最好还是买房子。”
此前中国青年报对2000名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进行调查,97.0%的受访者表示身边人买房要靠父母。
可见社会鼓励用六个钱包买房,子女们也乐意接受使用父母的钱买房。
弹指一挥间,过去十年,我们也亲眼目睹了那些靠父母买房的人因为房价翻倍实现资产翻倍,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我们看下这组统计数据,是以2008年金融危机房价大跌为起点,至2017年的房价暴涨为终点,这10年间35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
赵先生,2005年在西安购房
“04年赵先生和谈了一年的女朋友结婚了,赵先生家为他们首付了一套面积在150左右的大平层,剩下的两个年轻人月供就行,当时一平方才1500元,”
现在这房价动辄上万,以前能买一套房的钱,现在会计只能付个首付。
看着这几年房价的暴涨,赵先生非常感慨,现在再享受这样的红利怕是难了。
我弟单位的一对小夫妻,两人的孩子上二年级,平时的收入刚够满足家用,两人也一直不打算啃老。
这次疫情的原因,公司要裁员,两人要面临一人下岗,这让原本不怎么富裕的生活变的紧张,养家糊口立刻困难。
他们都已过了35岁,再找工作非常难,被逼无奈,只能靠父母的积蓄和工资维系贴补家用。
好在这是夫妻一方失业,如果双方都同时失业,不啃老如当如何?
工作几年,有点积累,按现在的消费水平能撑多久,
就算你大学毕业,紧接着四处择业求职,但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能很快找到工作就算万幸了,好不容易找个工作,职场新人,
单位能给你开出多高的薪水,
收入微薄,能养活自己就谢天谢地了。
现在的年轻人赚钱也非常不容易,
反而上了岁数的人赚钱更容易,
因为多年积累的人脉和社会地位,
现在奋斗在一线的年轻人,
收入分配的时候,
往往得到的和付出的不成正比,
我不是否定上了岁数的人在他们年轻创造的价值,而现在老了,还躺在历史的功劳薄上,凭借着老资格,高职称,依然拿走大量的财富。一月的收入甚至比现在的奋斗在一线的年轻人工资还高很多。
这样的社会结构,啃老是必然会产生的。
然而可惜的并不是人人都能这样啃老,所以呢,不管自己的父母有没有能力被啃老,自己都不得不去啃老,哪怕动用了父母的养老钱。
说到这不是鼓励大家去动养老钱去买房,凡事量力而行。现在年轻人“啃老”,很多都是被迫和无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