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没在心底想过,时间对一个人来说到底有多珍贵,直到读了彭彭这本书。书里的文字以写给老朋友的书信的形式出现,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有时候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般的梦呓,有时候又是异常清醒的自我剖析。
一个90后女孩以这种方式向世界阐明自己对人生与理想、恋爱与独居等种种问题的看法,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她说自己好似有“时间恐惧症”——总觉得整个生命都是眨眼而过的,必须张大眼睛,紧紧盯着,不然一不小心一辈子就过完了。
最初看到这段话,不免惊异她年纪轻轻就对时间抱持了这么夸张的观念,后来一想,不过是我在浪费时间之后太会为自己开脱,其实谁又不知道时间的可贵与生命的短暂呢。
虽然觉得对时间的过分焦虑会给她带来情绪困扰,但是她有时候很庆幸自己得了这个“病”。因为如此看重时间,时间已经成为了她的计价器。这个计价器使得她决不愿多浪费一点时间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也很少花时间在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能达到这种状态真是太棒了,也是我一直向往的。
不过又暗自觉得,这种生活状态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因为她平时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所以能够拒绝外界的很多打扰,而社会上群居的大多数人可就不容易推开那些突然而至的聚会邀请和应酬了。首先,工作上的需要就不允许。所以,彭彭的洒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的自由职业者身份吧。
说到理想,彭彭说真正的理想是融入血液、扎根灵魂的使命,是一个人不得不去做的事,而不是那些过段时间就自我否定一次、改变一次的梦话。若要实现理想,除了努力和坚持,还需要一些天赋和机缘。这是一种很客观的态度,比起那些一味给人打鸡血灌猛药的作者所言,要真诚得多。
的确,一个人在确定自己的理想之前,需要先对自己进行全面与深刻地认识。如果随着时光的流逝,你最初的理想已经面目全非,一能说明你对理想付出的汗水不够,二或许说明那个理想不适合你。结合彭彭的个人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会更明了。
她说自己一直喜欢写字,初中的日记里就有将来要出书当作者的梦想了,当然还有环游世界。高中晚自习后在万物俱静的时刻就用心构思小说了,那是她青春岁月里最难忘的记忆。想象着一个高中女生在深夜的路灯下独自构想小说情节,也让我深受感动。
所以她今天能够以写作为生,并独自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出国旅行等等,这些都是她在坚持做的结果,也是因为自幼喜欢并适合做的结果。彭彭还说,但凡能够实现理想的人,都有点理想主义者的傻气,否则那些现实主义者心里要考虑的、手里要抓的都太多太多了,根本留不出地方给理想。
彭彭的文字里还有很多是关于“舍弃”的哲学的。如果不愿意舍弃那些无用的,我们的负担将会重得使我们不得不放弃那些真正宝贵的东西。这些内容在别的书里有时也会看到,但是读过之后,感触反而没有彭彭这本书里的深。
感谢这位年轻的作者,让我渐渐领悟这些看似老生常谈,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只会说不会做”的道理。为了不让最初的理想沦为日后的笑谈,每个人都应该素颜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