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蕾莱
海涅
我不知道是何缘故,
我是这样的悲伤;
一个古老的传说,
萦回脑际不能相忘。
凉气袭人天色将暮,
莱茵河水静静北归;
群峰侍立,
璀璨于晚霞落晖。
那绝美的少女,
端坐云间,
她金裹银饰,
正梳理着她的金发灿灿。
她用金色的梳子梳着,
一边轻吟浅唱;
那歌声曼妙无比,
中人如痴如狂。
小舟中的舟子
痛苦难当;
他无视岩岸礁石,
只顾举首伫望。
嗳,波浪不久
就要吞没他的人和桨;
这都是罗蕾莱
又用歌声在干她的勾当。
海涅(1797~1856)、19世纪德国伟大的诗人。出生于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自1819年起,诗人在叔父的资助下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等学校学习。1825年。获得法律博士学位。期间,诗人开始了诗歌创作,后汇集为《诗歌集》。
1824~1828年,诗人在国内和意大利等地游历。同时写有散文集《哈尔茨山游证》等。
1831年,诗人因向往法国的“七月革命”露开祖国。在法国流亡,除两次短暂回国外,一直侨居在巴黎,和巴尔扎克、肖邦等文艺界的大师交往甚密。此外,诗人密切关注祖国的发展,积极向祖国的报刊杂志供稿,介绍法国的革命形势。1843年10月,诗人和马克思相识,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他的思想更接近觉醒的工人阶级,创作出很多著名的政治抒情诗,如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着吧》等。1848年,席卷欧洲的革命失败,诗人的健康也开始恶化,这些使诗人陷入苦闷之中。1856年,诗人病逝于巴黎。
《罗雷莱》选自海湿《新神集》中的《还乡集》,写于1823年。诗歌原来没有标题,《罗蕾菜》是后人加上去的。
罗蕾莱是德国莱茵河畔100多米高的一块岩石,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布伦坦诺曾写了一篇名为《罗蕾莱》的叙事诗,诗中编造了一个关于魔女罗蕾莱的故事。罗蕾莱美丽优雅、温柔妩媚,无数男子在她手中送了命。当地主教不忍对她判刑,于是派三位骑士送她去修道院仟梅修行。途中,罗蕾菜登上莱茵河畔的岩石,见到河中小舟,认定舟中的人是负心的情郎而一跃入江,三位骑士也死于非命。
诗的第一节开始就把主人公的忧伤情绪点明,而忧伤又与那古老的传说有关,这就引起读者探知那古老的传说的兴趣,从而奠定了诗的气氛。第二节开始转为对传说的叙述。
起初以写景为主,夕阳西沉,暮色苍茫,莱茵河水在静静地流淌,群峰在晚霞中默默耸立。
这一节景物的描写不以真切细致取胜,而着重于气氛的渲染,也借景点出故事的时间和地点,而后逐渐将读者引入传说的故事中去,从现实世界逐渐进入神话世界。山峰和夕阳仿佛自然变形成为绝色少女,那金发金饰金梳着重表现落日余晖的灿烂绮丽色彩。诗的主人公在想象中好似见到了少女,她梳头的动作自然优美,歌声美妙动人。那举止和歌声充满着诱惑,招引着过往行人。于是读者的目光被诗人从山峰上的美女引向江河中的痴情舟子,舟子被声的美妙和光的灿烂击中了,不顾危险只知伫望。第二节到第五节是神话世界。第六节诗的主人公又出现了,他虽已从故事中走出来,却还摆脱不了故事中的气氛,他为即将没顶的舟子担心。最后,点出祸事的根源,原来他疑心那就是水妖罗蕾莱在作怪。诗的结构严谨,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紧紧相扣,中间四节叙事悬宕,引人入胜,语言优美,韵律流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