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笔记
第五章 隐喻与文化连贯
文化中最根本的价值观与该文化中最基本概念的隐喻结构是一致的。
案例:未来将会更多
“更多就是更好”与“更多为上”,“好为上”一致。“更少就是更好”则与之不符。
“更大就是更好”与“更多为上”,“好为上”一致。“越小越好”则与之不符。
“未来将更美好”与“未来为上”,“好为上”一致。“未来将更糟糕”则不符。
“未来会有更多”与“更多为上”,“未来为上”相符。
“未来你的地位将会更高”与“高地位为上”,“未来为上”一致。
价值观念并不是独立存在,而必须形成一个与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概念相一致的系统。
为了解释价值观念中的这些矛盾冲突,我们必须发现使用这些价值观和隐喻的亚文化所赋予它们的士优先权。
那种价值观被赋予优先权部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亚文化,另外一部分则取决于个人价值观。
主流文化中各种亚文化共享基本价值观,但是赋予这些基本价值观以不同的优先权。
除了亚文化,还有些群体,共有某种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冲突的重要价值观,但他们仍以一种不太明显的方式保留了主流文化的其他价值观。
一般来说,主要的方向性(上-下、里-外、核心-边缘、主动-被动)等似乎跨越所有的文化,但是哪些概念被赋予何种方式的方向性,哪些方向又是最为重要的,却是因文化不同而不同。
第六章 本体隐喻
实体和物质隐喻
以物体和物资来理解我们的经验,使得我们跨越挑选出部分经验,并把它们当成一个同一种类中的离散实体或者物质。
一旦我们能够把我们的经验看成实体或物质,我们就能指称它们,将其归类、分组以及量化,从而通过此途径来进行推理。
事物还不是完全离散或者有界限时,我们依然能够对它们进行归类,比如山脉、街角、树篱等。
这种看待物理现象的方式满足了我们某种特定目的。
我们的目的通常要求我们设置一个人为的界限,以使物理现象一如我们自己一样成为离散的个体,即由一个表面所界定的实体。
我们对自然物体的经验为非常多样的本体隐喻提供了基础,也就是提供了把事件、活动、情感、想法等看成实体和物质的方式。
本体隐喻用于各种目的,多样化的隐喻反映出其多样化的目的。
以价格上涨的经验为例,从隐喻的角度上涨的价格也可以经由名词通货膨胀看成一个实体。
案例:通货膨胀是实体
通货膨胀在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
如果通货膨胀继续下去,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我们需要与通货膨胀做斗争。
通货膨胀把我们逼入死角。
通货膨胀给购物和加油造成了恶果。
置地是解决通货膨胀的最佳办法。
通货膨胀让我很气愤。
通货膨胀是一种实体,可以指称它,量化它,识别它的特殊方面,把它看成一个原因,对它采取相应行动,甚至可能认为我们理解它。
案例:指称
我很怕虫子,这快把我太太逼疯了。
抓拍得很漂亮。
我们正朝和平的方向努力。
案例:量化
完成这部书得要很大的耐心。
世界上充满了仇恨。
你心中满是敌意。
案例:识别方面
他性格中丑陋的一面在压力之下显露了出来。
战争的残酷让我们丧失了人性。
我跟不上现代生活的步伐。
案例:识别原因
责任的重压使他奔溃了。
他是因为生气才那么做的。
由于我们缺少道德,我们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削弱了。
案例:树立目标,激发行动
他去纽约追名逐利。
这就是你该做的,来保障财政安全。
我正在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以便找到真正的幸福。
案例:大脑是机器
我们想尽办法要把这个方程式琢磨出来。
我今天大脑不好使。
天啊,事情有转机了!
我今天脑子有点生锈。
案例:大脑是脆弱的物体
她自尊心非常脆弱。
自从他妻子过世后,你就得小心伺候他。
他在交叉盘问中奔溃了。
她很容易被打倒。
这些隐喻指明了不同物体。
它们提供了关于大脑是什么的不同隐喻模型,因此让我们能专注于精神体验的不同方面。“机器”这个隐喻让我们把大脑设想为有开关,有效率水平,有生产能力,有内部机制,有能量来源以及有运行条件的一个东西。
通常被任务是心理现象不言自明的直接描述,大多数人从来不会意识到它们是隐喻。
容器隐喻
陆地区域
我们是一种物理存在,由皮肤包裹起来并与这时间的其他部分区隔出来,我们把人体之外的世界视为外部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容器,有一层包裹的表皮,有里-外的方向。
我们将我们自身这种里-外方向投射到其他由表皮包裹的物体之上,也将其视为有里面和外面的容器。房间和屋子都是明显的容器。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就是从一个容器到另一个容器。
我们甚至把固定的物体也看成有这样的方向,就像我们敲开一块石头看看里面有什么。
把这张方向强加给自然环境。
森林的一块空地可以是一个表面,可以把自己看成是空地中或者在空地外。
物质本身也可以看成容器。
视野
把视野概念化成一种容器,我们所看到的概念化成这一容器内的物体。
这个隐喻很自然地来源于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当你看一片区域(土地、地面等)时,你的视野限定了区域的界限,界定了你所看到的部分。
这艘船正进入视野。
他在我的视野内了。
我看不见他——树挡着了。
现在他脱离我的视野了。
那是我视野的中心。
事件、行为、活动和状态
借助本体隐喻理解事件、行为、活动以及状态。
事件和行为被概念化成物体,活动被概念化成物质,状态被概念化成容器。
周日你要参加比赛吗?(比赛是“容器”)
你要去比赛吗?(比赛用做“物体”)
活动被看成内容
在洗窗户的过程中,我把水溅到了地板上。
杰瑞是怎么逃脱擦窗户这个活的?
活动被看成容纳行为和构成该活动的其他活动的容器。
我在擦窗户上投入了很多精力。
我从擦窗户上得到很多快乐。
不同状态可能也被概念化成不同的容器。
他处于热恋中。
我们现在脱离困了。
他苏醒过来了。
第七章 拟人
最明显的本体隐喻是那些自然物体被拟人化的隐喻。
这类隐喻通过人类动机、特点以及活动等让我们理解各种非人类实体的经历。
把非人类的东西看到了人类。每个拟人因所挑选出来的人的各个方面不同而不同。
这个隐喻不仅提供了一个思考通货膨胀的具体方式,也提供了针对性的行为方式。
共同点就是它们是本体隐喻的衍生,让我们根据人来理解世界万象,并能够基于我们自身的动机、目标、行动以及特点来加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