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等,让文本解读向深处漫溯——《老王》之观课议课
文/张爱敏
上学期,语垣坊的王珊老师到我校作公开课,执教杨绛先生的《老王》,这是一篇经典之作,历来受作课老师的推崇。我也是从昨天开始准备,改完作文,批完试卷,为了第二天好轻松听课。
王老师走进了教室,笑靥如花,语言如诗,课前一支歌《让世界充满爱》,优美的旋律荡漾在教室的每个角落,一句“孩子”让师生间隔阂烟消云散,学生如沐春风。
王老师开始上课了!歌曲戛然而止,老王拉车的图片跃然于屏幕,导语缓缓流泻而出,小人物之人性光辉,悄然如心。散文的落脚点啊?那么,人性之光辉该如何解读呢?
出示目标导航:
1.把握老王不幸的命运遭际与忠厚善良的性格特征;
2.理解作者对老玩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3.学会善待他人,关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一、预习反馈。
此时,字词映出屏幕,火车式读,学生有点发窘,错误频出。师纠错,强调,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的主旨是哪个句子?该句中的哪个词语能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
在老师点拨下找出来,并在老师的引领下说出了“愧怍”一词。
老师板书:
愧怍
幸运者 不幸者
到此为止,学生并未读一遍课文,未走进课文,如何整体感知?
若把预习反馈和整体感知合二为一呢?
这是一篇散文,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感知文意: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拿出笔,勾画出你不认识的词句,请教一下身边的同桌,动手查一下字典。
这样是否实现了默读课文,感知文意,一举两得呢?
三、深入研读,把握形象。
1.研读1-4段,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老王的不幸?
生默读,勾画,班上交流。
(过渡语)师总结:职业、身体、居住环境,老王孤苦无依,贫病交加等。然而种种不幸却无法阻挡老王的“善良”。
2.默读5-10,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老王的“善”?
生继续默读课文,班上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老王的性格特征:老实厚道,善良仁义,知恩图报。
读出来,还是讲出来?
此处应精读“送鸡蛋、香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去体悟。但依然是问答式的交流,朗朗书声无处觅。
四、深入挖掘,理解情感?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此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五、仿写句子,表达心愿。
(感觉此环节可删去)若把四、五两个环节合二为一呢?
建议如下:幸运的人指——“杨绛”,不幸者指——“老王”,为什么说杨绛是幸运的人?
请大家再一次走进文本,勾画出你认为杨绛幸运的文字。此处学生很显然会从身体状况、居住环境、职业收入,亲情等方面交流即可。
老师继续追问:杨绛真的是一位幸运者吗?
在学生迷惘之时引入背景资料,当时的杨绛处于什么境地?但她依然称之幸运者,依然怀着愧怍?这正是杨绛的人格魅力所在啊!
接着链接杨绛之简介,特别是其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近杨绛,走近这个伟大的女人——杨绛简介。
此时,杨绛的形象在文字中高大起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多年以后依然满怀愧怍的写下这篇文章?她到底在愧怍什么呢?
生再一次研读文本,必将有话说。
最后,让学生谈感悟,谈收获。
总之,课堂是和谐的,思考也在其中,教学任务也圆满完成。但如果我们在课堂中能等一等,那么,学生的思考就会更深入,碎问碎答就会避免,思维的火花就会贯穿成一条珍珠链。
期待:等一等,让文本解读不断向深处漫溯。
一点拙见,与亲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