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因在北海做知府,名声很大,人们就叫他李北海。自幼聪慧好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在少年时就因好学上进,而在当地江苏扬州负有盛名。幼承庭训,苦学书法,为日后的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李思训碑》局部
李北海无论在做官还是在书法方面,在当时都有很大的名声。他在做官期间,为官一任,造福四方,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在书法方面,由于小时候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加上他长期以来的勤奋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资料记载,他在书法方面提倡并善于创新,打破了魏晋以来碑文必须用楷书书写的格局,由于他擅长行草,所以他所题写的800余块碑文全是行草书法(南宋高似孙《纬略》中记载)。
《晴热帖》局部
李北海的书法从王羲之入手,达到了化境,他的书法水平在当时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宣和书谱》云:“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即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就连李阳冰都称其为“书中仙手”,南唐李煜皇帝“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同时代的杜甫、李白等都为他的书法写过诗。杜甫有诗云:
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
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
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
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名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这些足以证明李北海书法的影响程度。
《少林寺戒坛铭》局部
唐代是书法兴盛的时期,诞生了很多书法大家,特别是楷书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但是由于太宗皇帝推崇”二王“书法,广泛,促使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草书法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几十年以后的李邕时期。
《玉烟堂法帖》局部
李邕的书法承袭了王羲之一路,但在此基础上,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更有自己的神采。宋·欧阳修在《试笔》中就说到:”余始得李邕书,不甚好之。然疑邕以书自名,必有深趣。“一个”深趣“就把李北海的书法精神说出来了。”初行草之书,自魏晋以来,惟用简札,至铭刻必正书之。故钟繇正书谓之铭石,虞、褚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变右军行法,劲拙起伏,自矜其能,铭石悉以行狎书之,而后世多效尤矣。“(元刘有定《衍极注》)”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清·刘熙载)这些评价都是对李邕书法地位的肯定。
《久别帖》局部
由于李北海书法的地位之高,影响之深远,后世的很多都是从他的书法中得到启示的,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李北海留世的作品很多,其中《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等影响也最大,还有如《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等近800余,这些都成为书法家争相学习的法帖。据资料报道,某省在中小学生教科书中就把李北海的书法作为教材使用。
李邕的行草书法之所以成为传世之作,除了它本身的艺术特征外,更为主要的是他在学识、为人为官、品德等方面都有深厚的修养,这些也为后世的书法学习者树立了典范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