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的书,感觉都是来得恰到好处。
比如今天看稻盛和夫的《干法》,提到日本受到经济泡沫的消极影响,新一代年轻人中,将“流汗工作”视为美德的社会风气逐渐淡薄,而不劳而获,想靠投机赚大钱的恶劣风潮却在逐年增强。
社会趋向于少子高龄化,人口减少,地球环境恶化等,人们的价值观也陷入了混乱中,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很多人热衷于股票买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
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似乎也有这样的趋势,比如年轻人热衷于各种所谓时代红利,直播、带货、恶趣味视频等等越来越多,很多人看到别人通过这些方式赚到钱,就总想跟着“轻轻松松赚大钱”。想起简友技术方可原之前发的一篇文章《时代的代沟》,就讲了初中的小孩不认真学习,学着妈妈做直播吸粉,因此还闹得家庭关系不和。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对的?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机遇,同时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其实也在导向另一个发展高峰。
物质及其丰盛,物欲充分满足后,可能意识会开始觉知,而开始选择极简。我有时候就想,疯狂的视频直播带货红利之后,我们该走向何处?今年年底大家都明显感觉大环境不太好,那这个大环境之下,需要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带领我们走向另一个高峰呢?
我觉得稻盛和夫给了一个方向:回归朴素的“劳动观”。
以前的人工作没有那么多选择,一份工作一做就是一生,而现在我们有很多的选择,可事实上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还是极少的。想要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除了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就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
很多人都会认为工作是为了赚钱,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内心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甚至厌恶工作。我有时候也很苦恼,很想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渴望有更多的私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可是稻盛和夫却说要消除“工作”和“自己”的距离,认识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把工作当成人生的修炼场。
虽然我们在时代的浪潮里,被推着接收很多新的事物和新的机遇,但这个基础应该建立在先做好自己手上能做的工作,因为还是有很多工作需要人们投入去做,哪怕它很枯燥,但是可能也是被需要的,最本质的东西怎么都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