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旦有了贪图享乐、寻求刺激的动机,就会因此展现出背道离德的思想言行。这样人的生命活动就必然会被固有、狭隘、僵化的思维参照模式那个假我所统帅,并因此产生偏颇、不健康的身心行为活动。人往往到了享受、占有、贪执的时候,灾殃祸患就随之出现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事物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不能产生松懈、怠慢、自以为是等心态。只要一随意放松,警觉性就消失了,这样人的神也就容易散,而神一散,就不能顺随事物的运动轨迹、变化状态、发展趋势而展开量行合度的应对了,那么错误就会随即出现。“民从之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做人需要不随自我主观心意而挑剔自然环境和生活内容,包括生活条件等。修道不是学习如何高高在上,不是学习如何脱离社会生活。比如在生活中,“这个我喜欢,那个我不喜欢;这个我能做,那个我做不得”,这种想法只有那些偏狭自私的人才会有,那就只能按照符合自己主观想象的要求去做,或者是什么也不做,这样得到的就是“多言数穷”的结果。
只要你处在无知无明的状态里去应对错综复杂的不同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那结果就是自己糊弄自己。这样的身心行为必然会产生祸害自己、伤人害物的结果。
3.错了就错了,赶快行在当下,直接省察自己起心动念存在的问题,这样也就因自觉自性而自然地变过来了。如果知道自己错了,还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找理由、找依据来辩解,那么这种人就是处在贪欲无明、愚昧无知之品性的状态里。这是最恶劣的一种品质,是最不符合做人的道理和要求的身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