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吾土》:敦洋楼有三层,这从楼墙上的窗户可以看出,而且第二层不高,大概两米二三左右。很奇怪的是,一、三层的窗框都是采用条方石垒成。唯独第二层窗户都是木制的,不知当年的建造者是出于什么方面考量而这样设计的。敦洋楼的楼门很大气,从楼匾到门框全部采用石材,做工极其精致,石块与石块之间十分吻合,细小的缝隙连根针都插不进去。楼匾上阴刻着“敦洋楼”三个大字,楼匾左右下方各有一方形石浮雕,雕刻着像是狮面,又像是鬼神的面具。从敦洋楼的楼匾可知,该楼落成于乾隆五十七年,即公元1792年,距今已有226年的历史了。
敦洋楼与冬荷相依相伴
阿信
初冬,天空湛蓝,白云如雪。
敦洋楼,方方正正,矗立在南胜大地。高高的黄墙、粼粼的黑瓦倒映在池塘中与蓝天白云共徘徊。一枝枝冬荷玉立在水面上,沐浴着冬日暖阳。
一只白鸭优雅地伫立在池塘边的浮木上,全神贯注地欣赏敦洋楼与冬荷。
——这是我在南胜遇见最美的画面。
敦洋楼:
我喜欢冬荷。近处的义路溪川流不息,远方的矾山巍峨壮丽。随着春夏秋冬的更替,冬荷的模样也跟着变幻,她们让我看到季节的模样,让我享受光阴成长的滋味。
冬荷:
我喜欢敦洋楼。月有阴晴阳缺,年有春夏秋冬,他,几百年,始终如一。他让我们懂得黄土只要锤炼也会坚如磐石;瓦片只要紧密相连也会撑起一片天空。
有了敦洋楼,冬荷有了安稳和方向;有了冬荷,敦洋楼有了季节和梦想。
古楼与冬荷美美地相伴。冬荷向古楼分享鸭子的歌声、鱼儿的心语、柳树的故事;古楼向冬荷分享杨氏的创业故事,“敦洋楼”的来历和修建的过程。
他们一起听义路溪小曲,一起欣赏桃花朵朵开,一起关注矾山云卷云舒,一起欣赏如勾的弯月……
他们各自把对方放在眼里,装在心里。他们彼此懂得,彼此悦纳,彼此关照,彼此给予。
他们热爱南胜的山山水水,热爱淳朴勤劳的人们……
共同的热爱,让他们琐碎的生活有了色彩和诗意;共同的热爱,让他们的未来有了亮光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