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场景:跟孩子讲了很多道理,说明了重要意义,孩子也点头应允了,结果却不照做。比如我们看到孩子把东西乱堆乱放,我们让孩子把东西归位,他们确实会马上做,但是到了第二天仍然我行我素,还是杂乱无章。有些家长就开始困惑了,到底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呢,还是我说的不清楚呢?事实上,是我们不了解孩子。
1.孩子的学习方式跟我们完全相反
孩子跟我们最大的差异就是成人使用左脑,而孩子使用右脑。孩子不靠眼睛耳朵这些感官来收集信息,他们完全是靠自己的手和身体来收集扫描信息。孩子靠体验,成人靠说教是教育中最大的差异。如果想让教育有好结果,成人就要改变一下方式,遵从孩子亲身体验的要求,带着他们做一遍就什么都会了。
孩子的大脑在不同年龄发挥不同的作用:3岁以前的孩子学习100%依靠右脑工作,左脑尚未发挥作用;3~6岁的孩子左脑开启20%~40%的工作量,右脑仍然在100%的工作;6~12岁的孩子左脑开启40%~100%的工作,右脑还是100%的工作;12岁以上的孩子就跟成人一样了,左脑越来越强大,而右脑的功能开始慢慢弱化。
孩子跟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依赖右脑学习,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带领他们去做,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2.暗示效应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在三岁以前很容易被家长的言行举止影响,并且家长的言行举止会产生暗示效应。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否定孩子,或者总是说“你瞧瞧别人家的孩子”这类的话,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会特别容易自我否定,胆小懦弱。正确的做法是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那么如何通过暗示效应培养智力超群的孩子呢?
①在孩子3岁以前,我们的言行举止要规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耐心,接纳孩子的不足。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急躁,也不要发脾气,我们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实施教育,在平和的时候再去跟孩子沟通。
②对于3~6岁的孩子,我们除了要有平和的情绪外,还要增加自己的认知见识,因为孩子要开始学各种知识了,为了能和孩子恰当的互动,我们对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点要进行深入体验。比如孩子喜欢动物,我们就要带他去动物园,一起看动物世界的纪录片,陪他去探索一些动物的巢穴和习性,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有关动物的知识。
③对于6~12岁的孩子,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孩子提问,比如孩子数学题做错了,我们单纯说孩子错了是没有用的,要启发孩子找到更多的解题思路,从不同角度帮孩子分析这道题的关键节点,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思路更开阔,学习效率更高。
3.给孩子贴好正向标签,种植正向信念
你孩子身上有标签吗?
孩子3岁以前是最关键的学习种植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我们不停的给孩子互负向的暗示,告诉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随着次数的增多就形成了标签,这个标签n旦被孩子接受认可就形成一个固化的信念,随着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固化,他对自己的定位和个人形象塑造就是消极的,从而影响他达成目标的能力。标签一旦在我们心中形成就很难去除它会影响我们一生,所以我们要给孩子贴好正向标签。
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正向的强化,比如孩子出现上课听讲不专注,回答问题不积极,学习成绩不太好的表现。如果此时我们说孩子学习差劲表现不好,就会给孩子贴上“学习差,不省心”的标签。我们可以改一个说法:学习是马拉松,每天能进步一点点,今天的你比昨天好一点就可以了。这个持续勤勉的标签会让孩子感到有力量以坚持。
标签既可以塑造一个孩子,也可以毁灭一个孩子!标签加强次数多了,就会形成终生的信念。如果这些信念都是正向的,我们孩子未来的生活还能不好吗?
4.好情绪是所有教育方法的前提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把教育孩子的过程变成发泄情绪的过程,有了情绪孩子就产生了对抗,在你来我往中我们就忘记了解决问题,这件事,教育没有效果,不是方法不对,而是我们一开始的场景设置有问题,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场景拉入了情绪战争中,问题的解决必然会滞后。
教育好孩子就必须先有好情绪。我们如何有好情绪呢?先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每天找到孩子3~5个可圈可点值得赞扬的地方,并一一告诉他。比如孩子早上一起床迅速穿好衣服,我们就告诉孩子,他的动作很迅速很会利用,时间很高效。这样正向的引导会让孩子感受到为自己负责的好处之后,就会更积极的为自己负责。
管理好情绪,掌握好方法,教育好孩子,一起成为情绪平和的好父母,一起来培养高情商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