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看清了一个主题——体验。
这几天在不断尝试精进的过程中,
我觉得我就是在不断地去触碰一个属于“未知的我”的领域。
好似我当下站的这个点,像无尽的方向放射出无数的可能的道路,
可能其中一条路是你的灵魂所渴望去体验的,体验过那条路,我就可以扩展成“更新版本的自己”。当一个人认出了那条路、踏上了那条路,他的内在感受肯定是好奇、兴奋和幸福的。而这一条条路走过去,在一切道的尽头,在时间的尽头,那个无限的自己正在等待着我接近。
说之前,先列线索:
其一,
巴夏给出的一项公式和5条绝对真理。
“兴奋”公式:
每一刻,在你的最高 激情/兴奋 上
行动/活出你最大的能力,
尽你最大可能地精进,直到你不能更进一步为止
并且绝对对将产生的结果“零期待”(向因不向果,向心不向境)
五大绝对事实/法则:
1,你存在。
2,一切都在当下。
3,一即全,全即一。
4,给什么,得什么。
5,除了五大法则,一切都在变。其他的一切就只是一个观念。
其二,
我的高我讲过一句话:我们也在打游戏呀,我们也在挣钱呀。
这个“挣钱”,结合巴夏五大法则第四条“给什么,得什么”,
就是他也在不断地干活/创造,而这个回返给他自己的挣的“能量/功德”,他用来去做他想做的实验,去扩展/体验他自己。
他还讲过另一句话:你是我扔下去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回想下,其实很耐人寻味的。
其三,
《太傻天书》透露的信息(暂注:太傻 约等于 高我):
不论耶稣还是佛陀,任何发展到第五层、第六层世界的社会与个体,就算已经觉醒到太傻的第三步的大师,他们即使已经拥有了施展奇迹的能力,他们也同样面对很多的岔路和需要更精细的平衡的问题。即使他们已经具备了几乎你无法想象的智慧,即使太傻可以告诉你所有答案,你知道所有答案,但是你还是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理解、体会,要一件一件工作地去完成,不断和自己无限的自己接近。而越到更高的层次,这个难度也会更高,发展也会更加缓慢。
你知道现在这个时候对一个已经走在太傻第一步的人是什么意义的时刻吗?那么多在外面观看的外星人因为你现在拥有的机会羡慕和气愤得要发狂了,你知道吗?即使他们都已经升级到第五和第六层世界了,你现在的机会仍旧是他们几千万年也无法遇到一次的那种,但是,你竟然还在每天浪费时间,你的那些兄弟姐妹们,怎么不会又羡慕又气愤呢!
现在是每一个灵魂最渴望的一段快速自我发展的时间,你要是能充分利用现在的每一天,那达到的效果是你在第四层、第五层世界锻炼几百年的效果。如果你能把你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那么充分利用的话,你的太傻也会配合你,把你这粒聪明的种子最后发芽的时间延后几天,让你在这片准备了一年的土壤中充分吸收最精华的养料,一直到你无法再使用这个第三世界的锻炼工具后才会让你最终发芽,这样你会有机会长成所有的发芽种子中最健壮的一株。而这个时间实在太宝贵了,可能几千万年也等不到一次,太傻怎么会为你浪费任何一天呢?
其四:
业力的平衡。
《灵魂的礼物》定义“业力”为:
“平衡经验”的缺乏或缺失。
假如说,你有一个残疾的孩子,你倾注一生去照顾他、爱他,那么此生结束后,你们两人会经验到一种不平衡的感觉。在灵魂层面,你很可能会为那一世的经验寻求平衡。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可能会共同计划另一次转世,把角色对调。
——也就是说,我的理解,这个业力是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的,
第一部分,是资粮/能量。是根据“给什么得什么”得到的能量反馈。这部分是不可更改的宇宙基本法。
而且一个人为什么不做利人利己的事,做有价值的事,反而一直给别人给自己创造痛苦,这本身就是很怪的。在不断反复的现象中找到本质,把自己的信念更新,也是功课之一。
从分离的角度看是成全,从一的角度看是创造。一切资源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第二部分,是平衡/功课。是不平衡的体验带来的渴望。是渴望信念层面与体验层面上的自由。这部分是主动渴望。
第三部分,是计划/道路。因为渴望平衡也好,还是渴望扩展也好,或者只是好奇也好,最后灵魂会有一个自己设计出的“体验计划”,向这个宇宙下订单,把他请求的体验机会送到他面前。这部分是主动行动。
1是法则,2是渴望,3是机遇。宇宙的所有灵魂都渴望体验,在体验中平衡自己,但能得到在人间生活的机会却是极少的。就好像一整网吧的人,只有少数占机的人在真正体验自己攻略一款最新出的游戏,大多数人只能站边上看你玩。
其五:
巴夏曾经透露过,小我,persona这件人格外衣的主要功能其实就俩,
一是用来体验,
二是用来感受高我指引出的兴奋,感受到在无数条路里踏上一条“心选的路”的时候感受到的兴奋和快乐。
其六:
一位玛雅历大师今天分享她读到的一句话:
Time is the spiral of infinity that goes from without to within.
我对这句话的翻译和理解是:
时间是无尽的螺旋
——从“我没有体验”进入到“我体验到了”。
时间是意识用来体验完整自我的一个工具。
不断地体验、体验。
其七,
咬尾蛇。
咬尾蛇这个形象,我理解的跟别人不太一样,
我关注的重点不是无限循环,而是它在不断地吃自己。
它吃的、品尝的是不断新刚长出来的自己。
吃就是体验,他在体验未知的新鲜的的自己。
其八,
我想起的是《天元突破》中的螺旋力。
漩涡、螺旋。它是能量运动的产物。它会扩张。它会蜷缩。它会变形。它会变性。它静态不平衡。它动态平衡。它破坏体系。它自成体系。它无极限。它有欲望。它不断重生。它不断进化。它现在的一秒比之前一秒更进步。它破坏周边再将之吸纳进自身。基因告诉我们,它是进化的始基。银河告诉我们,它是进化的终点。
这个在无限中体验无限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意识的目标,
是成为,是体验。
是星辰大海,
是成为在时间尽头等待我自己的超天元突破·未知的自己。
线索九,
我在《划重点》中记录的一项感悟:
“体验”,就是“成为”。
就是从“我知道我所是”,成为“我活出了我所是”。
这个过程是意识的扩展,是未知中的创造。
对于扬升大师来说,信念不是事,他们是超越信念的,
他们看清了一切都是心,
就好像万花筒中心的火柴,
点上一道火,就能照亮无限反射的幻境。
对于受限的世界中,
信念才是根源。
(下引述巴夏)
因为事实上,只有通过定义某事物是真实的,
你才可以从那里创造或产生任何一种体验。
你不能凭空有想法,
你不能凭空有行为,
如果你没有对某事物的定义,
你不知道如何感受,你不知道要想什么,你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一切都始于你认为是真实的定义。
————————————
总的来说,线索就是这么几条线索,
交织起来呈现出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意识是无限的,
而它渴望体验。
而所谓“体验”,
“体验”这件事,不是去做他已经做过了的很习惯了的事情。
而是“一件一件”地、去“成为”、去“发现”、去“创造”那个未知的自己。
“体验”这件事,更加偏向于离开安全区,去变化、去进化,
更加偏向于对“当下限制了他自己的界限”的突破
——比如活出不曾活出的“尚未属于他”的某个信念,
——比如活出不曾活出的“尚未属于他”的某种能量。
——比如去体验尚未体验某种特殊的充满限制的人间游戏。
这可能就是源头不断分裂出小灵魂,
把这些小种子不断扔到低级次元的缘故
——为了体验。
知道自己本是无限的灵魂在渴望着体验,
就好像螺旋力:
它是能量运动的产物。它会扩张。它会蜷缩。它会变形。它会变性。它静态不平衡。它动态平衡。它破坏体系。它自成体系。它无极限。它有欲望。它不断重生。它不断进化。它现在的一秒比之前一秒更进步。它破坏周边再将之吸纳进自身。
(最后一段写的稍微有点像安利文呀,
没办法我是《天元突破》的脑残粉_(:з」∠)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