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都听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孩发现男友早上见到自己的时候神情闷闷不乐,提不起精神。
跟他讲话他也爱答不理的,于是女孩以为男友对自己有意见。
后来女孩多次试探,发现男友对她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问什么问题男友回答的也都很敷衍。
于是女孩觉得问题严重,思考两人感情是不是出了问题。
一天过去了,女孩经过一天的多次试探,晚上的时候终于在心里面给了自己一个悲伤的答案:男友已经不爱自己了,甚至可能喜欢上了别人。
那么,她男友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
他想的是:意大利队居然输了!
用预判的概念看这件事情,就是女孩对男友闷闷不乐的动机的预判不准确。
而这个不准确的预判可能会导致她做出本不应该采取的应对方式。
1.我们为什么要训练预判能力?
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昨天跟老板一起去见客户的时候还好好的。今天上班的时候,却发现领导对自己挺冷淡的,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总是挑毛病。
本来谈好的合同,快签约的时候客户突然要暂缓签约。
计划好下班和朋友一起撸串看电影,结果临下班却被告知要加班开会写方案。
意料之外的情况,会打乱我们自己的全盘计划,容易让我们手忙脚乱。
其实呀,每当类似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刚好也是考验我们预判能力的时候。
预判的本质是一种判断力,不仅需要我们对已经掌握的信息下定义。
还需要我们对下一步的走势去做预先判断。
如果我们的预判能力强,我们就能更早更快的思考解决方案并做好预案,在生活和工作中拥有更好的控制感。
可以说,预判能力就像是我们人生的“导航系统”,能帮我们提前规划路线,躲避拥堵。
有了这个“导航系统”,我们就能够更加从容不迫的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拿回属于自己的控制权和主动权。
2.如何强化自己的预判能力?
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在某些领域的做出非常优秀的“预判”,从而获得成功。
就像是玩游戏的时候,我们输出一个技能,然后会对敌人的下一步动作进行“预判”,并提前将技能输出在预判的位置上。
或者是下围棋或象棋,我们预判了对手的下一步,更好的布局了自己手中的资源,从而赢得一局。
又或者是乒乓球类比赛的时候,我们预判了对手下一步发球的位置,提前准备好应对方式,一击即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体育选手在比赛的时候去预判对手是要进攻还是防守。而优秀的球员总是能更精准的做出预判,从而做出更适合的应对方式。
这除了是因为体育选手有一定天赋(比如运动神经天生发达)以外,也跟他们对专业领域的知识储备、反复的刻意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用脑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就是:
大脑有一个特定区域主管认知同理心,边缘系统负责产生情绪,前额叶保证了人的自控力。还有一个脑区域负责预测、预判能力。
这个脑区域每个人都有,反复刻意的训练就是强化了这个脑区域的神经回路。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想要提升自己的预判能力,可以试试下面这几个方法:
① 提升知识量,扩大信息量
提升知识量,扩大信息量有助于我们提升认知水平,而认知水平大部分时候会决定了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判断结果。
对于我们认知范围内的事情,我们的理解可能会更准确,并做出更多维度的思考,从而帮助我们会做出更准确的预判。
假设我明天有一场围棋比赛,如果我的围棋知识储备比对手要丰富,且更了解我对手方方面面的情况。
那么我对这次比赛对手的认知就会有更多思考,也就可以用更多的参考依据去辅助我做预判。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做出预判就会有更多的参考依据。
② 增加练习的频率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从神经学角度论述了精深练习时身体神经系统髓鞘质的生成过程,髓鞘质是我们能够提升个人技能熟练程度的关键因素;精深练习的目的就是用一万小时的练习生成髓鞘质。
《刻意练习》这本书则是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通过练习来创建心理表征,通过高质量和大量的心理表征,能使人们可以准确、迅速地处理大量信息并做出决策和应对。
这两本书虽然对于“练习”所需要的时间有较大争论,但是不论刻意练习和精深练习,都是针对性训练,是我们建立目标、专注练习、纠错、提升的过程;同时两本书中都提到了赫伯特·西蒙的十年定律,这或许这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刻意练习》的理论基础。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增加对于某一个领域或者事务的预判能力,有意识的增加练习的频率也是必不可少的的有效措施。
③ 定期复盘和总结
“复盘”,最早是围棋中的一个术语,指我们下完一局棋之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
也就是看看哪里下的好,哪里下的不好,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和战术可以使用。
现在我们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听到“复盘”这个词,很多时候是指我们把过去的事情或者工作,在头脑中重新演练一遍,找找原因,找找规律。
因为我们复盘的时候,往往是这个事情已经发生过,到了尾声的时候了。
这时候我们掌握的信息量要比最初去做预判和做决定的时候更充分。
这个时候总结、回顾、反思、探究和研究提升的方法,可以对我们自己的能力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提升。
复盘也是把我们过去经验和智慧沉淀下来,形成个人知识库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3.总结一下,推荐几本工具书
如果我们现在对周遭事物的预判还不够准确,也不必过于担忧。
预判,更像是我们对一种规律的总结和判断。相信只要有意识的增加预判练习,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8本和“预判”相关的书籍,让我们一起变优秀吧!
《运气的秘密:如何预判未来、占据先机》
作者:(美)加里·史密斯
作者被誉为经济学数据研究领域大师,这本书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角度来解读运气,告诉我们运气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如何科学的方法,比如围绕均值回归预判生活中的事情。
《大国远谋:国家中长期风险评估与战略预判》
作者:杨霄
国是惟微,成于远谋。本书作者主要从事战略安全理论、方法及政策、生物安全与军备控制等研究。
这本书讲的是国家层面战略评估和局势预判:在国家战略决策客观现实的迫切需求和社会科学领域预测复杂艰巨的实际困难中,如何国家层面开展战略评估与趋势预判,以期在深度不确定性中探索确定性战略预判。
《判断力思维:抓住风口机遇、实现财富暴涨的思维密码》
作者:(日)鸟原隆志 著
这本书中提出了关于判断力思维的70个要点,每一个都是关于判断力思维中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即相互独立,又自成体系。
书中描写的方法并不复杂,每部分还配了一个小故事便于理解。读起来相对比较轻松。
《判断力 让你学会快速决策 手绘图解版》
作者:速溶综合研究所
非常非常非常轻松的一本书,分析了害怕做判断的原因,以及所谓的“直觉”是什么。
书中的图示让复杂难懂的知识看起来毫不费力,速读能力强的小伙伴可能半个小时就能读完了。
《焦虑是一种能量》
作者:尹依依
焦虑的另一面,是超强的预判力、专注力和执行力!
作者用临床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在书中揭示焦虑也能使人具备超强的预判力、专注力和执行力,读起来非常治愈。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作者:(美)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
通过“神经元-髓鞘质”,从科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天才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 一万个小时,十年就是每年一千个小时,按每年260(52周×5天)天算,每天练习3.8个小时,貌似也不多。
不过我们的人生很少能这么精密的计算。尤其是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很难调整状态去做精深练习。靠自己很难坚持的话,我们也可以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练习。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
了解什么是“刻意练习”,并且实践这件事情。你会在坚持中惊喜的看到自己的进步。
有时候进步慢一点也不是坏事,这可以让我们更合理的把新习惯新技能的练习放到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成长的更加扎实。
《晨间日记的奇迹》
作者:(日)佐藤传
这本书10年前就出版了,现在纸质版比较难找了。书中详细写了作者的如何用每天早上的3分钟“晨间日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作者推荐是用excel表单记录晨间日记,现在有很多记事本,打卡APP之类的也可以作为记录。记录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其实是记录“晨间日记”的逻辑。
我认为晨间日记其实很大程度也反应了我们对当天发生事情的“预判”能力,以及对昨天发生事情的“复盘”能力,是非常棒的提升我们认知能力的一种方法。
作者:winnie喜欢小番茄,自由撰稿人、历练地图主理人,专注个人成长领域。
如果你觉得写得有启发,欢迎点赞,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