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十九篇的最后一篇,早该了结了,拖了几天。盖因有时会对自己的这种《诗经》方式产生怀疑,有些不自信。也罢,先写了再说,慢慢摸索总结,相信会找到最合适的。
这篇结了,接下来《大雅》。十五国风先放一放,看看我的思路对不对。
创作年代:周朝
作品体裁:四言古诗
故事概述:此诗的故事背景,先说一个被大多数人即便不同意但也不会反驳的说法。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可以跟上一篇《新台》结合来看,并且《诗经》还把这两篇紧挨着,很值得回味。因为《新台》的女主人公跟此篇的皇后是一个人。参见我的上一篇从《新台》到“新台之恶”
《毛诗序》说:卫宣公为儿子伋娶老婆,可是小女子太漂亮。这个不要脸的卫宣公直接半路截胡把小女子据为己有,筑新台藏之。小女子虽不愿意,但最后还是从了,并升级为皇后。还给卫宣公生下俩儿子寿和朔。这个女子叫宣姜,儿子寿和宣姜就想把原来的太子伋废了,让寿继承王位。卫宣公被一番蛊惑,就派伋出使齐国,计划半路上派刺客刺杀。可是宣姜的另一个儿子朔跟伋是铁哥们,知道这个消息后告诉伋,伋说:“天命不可违呀”。朔就窃取了伋的令牌先行一步上路。刺客将朔杀害,伋赶到后痛哭:“君上要杀我,与他有什么罪?”刺客又将伋杀害。
故事很悲壮,据说国人被两公子友情感动,作此诗以纪念。
闻一多猜测他“似母念子之词”也可解释的通。以前仅知道闻一多是个诗人,后来才知他在《诗经》上的造诣已得到学术界公认,堪称大家,以后也可以参考一下闻一多。
总之,抛却这些背后可能的故事,从字面解释,这是一首送别诗。“母子”“男女”“朋友”都可解释通。都是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心情。
公子两人作别完亲友登上小船,
两人伫立船头,遥望岸边的亲人。
小船逐渐远去,
浩淼的江上连同两人的身影都化为了小黑点
亲人久立岸边,极目聘望,
对你们的思念呦,何止是恋恋不舍。
公子两人的小船都已消逝,
满眼望去只剩浩浩汤汤的波涛。
可伶可俐叫人揪心的公子呦!
万不可遭遇意外的风险,
一定要顺利渡过那些惊涛骇浪安然无恙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