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士:共享管理,是上海中小出租车企业唯一的出路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年对于上海的出租车行业的来说,绝对是一个黑暗之年。这一年中,超过了半数的出租车企业全线亏损,毫无利润可图。在这些亏损的企业当中,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

      究竟为什么亏损,在这个行业当中的人,都心知肚明,在这里我也不想过多的再说什么。里面牵涉到很多原因,有政策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总之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现在这种惨不忍睹的场面。

        按我同事陈彪的说法,现在的出租车企业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却豪无办法。大多数企业都把希望寄托在明年。因为按照上海出租车行业的传统与套路。每隔两年就到了一次调价的窗口期。而明年正好是又迎来一次调价的契机。所以许多出租车企业都寄希望于明年的上海两会。希望在两会之后,相关部门启动调价程序,这样企业,或许可以喘一口气。

        我认为他们可能想多了。因为,首先来讲,出租车行业,作为一个敏感的行业,作为一个和老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哪怕是调一分钱,有关部门都会慎重慎重再慎重!这个和出租汽车企业的心理预期,应该是相去甚远的。在我看来政策不出,体制不改,出租车企业这两年就是苟延残喘!

      怎样活下去?是摆在现在许多中小出租车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活下去,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开源节流!开源是指开展多项经营,通过其他行业的利润来弥补主业,节流,就是指扩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

    这 一点,大企业做得相对较好,因此,他们的生存压力可能会更小一点。比如说某个大企业,原来的行政组织结构是:总公司下面有分公司,分公司下面有车队,每个车队200辆车,每个车队7到10名管理人员。五到六个车队为一个分公司,若干个分公司组成了一个总公司。现在的组织架构是,直接把车队这个行政机构直接砍掉。由分公司直接管理。可以压缩不少人工成本。

      但是,这一点,许多中小企业就没有办法,有的小型出租车企业才二三十辆车,他们怎么开源,也开不了,怎么节流也节不下。我个人觉得,可以参照现在最流行的一种共享经济,我们把管理共享。把若干个小型的出租车企业捏合在一起,就像法兰红跟蓝色联盟。不像过去各自为政,而是按照区域与区块,划分十个管理点,每个管理点任何一家出租车企业的员工,都可以进去享受各种服务,比如说,销卡,缴纳账款,车辆维修,等等。而这些修理点,所产生的费用,比如说,场地的租赁费,水电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等等,可以由参与其中的若干家企业平摊,我觉得这样,对一个企业的管理费用,是一个大大的节省。至少可以省下几十个总经理的工资,不是吗?

      所以对 中小出租车企业来说,共享管理可能是唯一的出路!说白了就是抱团取暖,大家一起活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陈家 看汪曾祺的《故里三陈》,想起了队里的陈家。 陈家在我家对门山上,村里人叫那里陈家岭,有的叫大队。 ...
    碎碎记阅读 3,897评论 0 0
  • 真正的感情,是来时的路,你搀扶我一把,我鼓励你一句,在黑夜赶路累了抬头看看星光 真正的感情,是陪你穿越湖海森林山川...
    杨海娟阅读 1,326评论 0 0
  • 2015.4.20 不以弱小而欺之,不以强大而畏之。
    可口的杏皮水阅读 1,5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