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兔守兔

 原 文 

孟子说“夜气”,亦只是为失其良心之人指出个良心萌动处,使他从此培养将去。今已知得良知明白,常用致知之功,即已不消说夜气;却是得兔后不知守兔,而仍去守株,兔将复失之矣。——《传习录》

 今 译 

孟子讲“夜气”,也只是为放失良心的人指出一个良心萌动之处,让他从这个地方培养开去。现在知晓良知明白,常常用致知的功夫,就已经不需要说夜气;不然就好像得到兔子后不知道守着兔子,仍然去守着树桩,兔子将会得而复失。

解 

夜气,人在晚上产生的清静自在之气,不过不一定要夜晚才会有。王阳明认为,夜气是对大众讲的说法,我们如果能够常常用功致良知,那么日间有事无事,都是此气的会聚发生处。

道德涵养,良心是根本。不过,大多数人都需要一个简单的入手处,或者一个觉醒时刻,让良心萌动。在此之后,人们要做的就是涵养良心。涵养良心即天理常存。

我们日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所谓随物而格,只是致知的功夫。不是刻意去求静或求一个不思善恶,更不是心随物而去或随物而乱。致知,是主动地守着兔子;夜气,是被动地守着树桩等兔子过来。

良心是我们生来就得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守住;怎样守住,无非常去致良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