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很早就知道这部评价极高的台湾电影,却由于其四个多小时的时长一直没心理准备打开看。直到过年的时候无意间看到当年年方十五的男主角张震在微博上发自己可爱的小女儿给大家拜年的视频,我才又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把四个多小时拆成了几天看完。一开始觉得杨德昌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政局的动乱,社会的不安,人心惶惶,对未来的恐惧,青春的迷惘,和一个六十年代台湾典型的外省人家庭。导演用冗长的四个多小时营造了一个压抑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一切。可到了后来却发现其实电影的格局也不那么大,最终还是在熟悉的背景音乐中回到了台湾式的小清新。想想好像所有人的初中时代,都有那么一个女生,可以让整个年级的男生为她打架,好几个男生同时喜欢她,最后被冠上“红颜祸水”的骂名。这个女生可能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优秀的,可她就是吸引着众多男孩。在我曾经的初中校园里,也有类似的见闻。那位女生甚是可爱,频频招来男生的爱慕,女生的妒忌。后来在一场打架风波后女生不得不转了学,一切看上去有平静得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再后来到了高中,我偶然与当年参与斗殴事件的其中一名男生成为了同桌,提起那个时候的“光辉事迹”,那位男生只是尴尬地笑着摇摇头:“哎,年轻幼稚不懂事嘛。”台湾青春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每一位观众都找到认同感,回忆起自己青春年少时的某段往事。就好像所有人的青春中都出现过类似这样一个“小明”,极度缺乏安全感,却有本事让男生们围着她团团转。但是电影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在对岸那个年代那种特殊的大环境下,发生得是那样迷人,以至于让人觉得四个多小时还不够看。电影中的慢镜头,昏黄闪烁的灯光,人物不太清楚的对白,都给人以无尽遐想的空间。导演把那个时代的一切分析剥离和展示得那样透彻,那样赤裸裸,却又用各种远镜头像一个窥视者一般晦涩地呈现出来。很多人评价说这部电影的口碑高过实际水准,可我还是认为,现在的台湾大概也很难再拍出水平类似,能引起如此轰动和和探讨的电影了。最后说一句,张震真帅。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