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能做些什么?21天又能改变什么?什么都不做,一切会依旧,只是岁月多了些许没落的尘埃。生活本是一杯白开水,然而,时间则是一种遇水就生反应的神奇的化学元素,你投入越多,惊喜就会越大。践行,会让前行的路变得妙趣横生。
Day1-报到心声
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南省溆浦县舒溶溪乡中心小学的肖丽好。
N6与我而言是一段全新的旅程,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似懂非懂,再到后来每期的满怀期待!从陌生的手足无措,到渐入佳境的对话实操。受益人从自己、孩子、家人,再到学生、同事、家长。在一次次的对话练习中,一步步地从“专家”的神龛上走下来,脚步越发的坚实,自我亦愈发的丰满。
当下我最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真正走进在上二年级的女儿的心。虽然我已经尽量在周末的时候赶回家陪她,但是长时间的分开,我们之间的对话还是多少存在了些许的障碍。
Day2 -被看见
阴雨绵绵的湖南,让群山环绕的校园平添了几分神秘。
一线网络,足不出户便可赏遍祖国大好河山。身未至,心已远!
当随手拍下的校园出现在“N6闪电行动”分享上时还是会觉得格外的惊喜。突然发现,渴望被看见的不仅仅只有孩子,我们也一样!不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我们都要借着互联网,让大山被世界看见,也要让世界被大山看见!
如果你是雄鹰,
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燕雀;
如果你是蟠龙,
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蚯蚓;
如果你是光束,
何必为一时阴霾遮蔽而黯淡;
如果你是金子,
何必为落入沙堆囹圄而焦虑;
如果你就是你,
那就脚踏实地,静待时机。
——《如果》
Day3-感动“幸福是什么?”
昨晚听了塔塔教练跟豆包的对话,被那种自然流露的平等对话所感动,也为豆包小小年纪就能理性地讲述他理解的幸福而不自禁地慨叹。
关于幸福的问题,今天我也尝试着问过学生,得到的答案各式各样,然而其中有一个学生(平时话很少的小姑娘)的回答却让我很意外。她跟我说:幸福只是短暂的感受。
突然发现,被我们当做孩子的孩子,有时他们的思想却会比我们更高、更纯粹。幸福其实很简单,在期许得到满足的瞬间就是一种幸福。纯粹的幸福是可以忘却周遭一切的影响,然而满足却是在有足够安全感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的。
今天的小幸福来自于学生课间割爱送的软宝宝和一番暖心的话:
生:肖老师,天冷了,我想把这个软宝宝送给你,平时改作业、抄题手冻僵了可以活动活动手指哦。(小家伙用手托举着送到我面前,很真诚地看着我)
Me:(我欣喜接过)谢谢你!好可爱,老师很喜欢哦!❤️(我想说,虽然已为人母,但一直以来真的很喜欢这些有意思的小玩意儿。)
生:肖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送你这个橙色的吗?(小家伙神秘的笑了笑)
Me:为什么了?(看看学生手里还握了好几个)是哦,你有好几种颜色呢!(心想:该不会是随便给的?又或是把自己不喜欢的给我吧?)
生:因为这几天下雨了,又没太阳,这个橙色的就像火一样,当你捏着的时候就会看到像在烤火一样啦呀!(小家伙一脸的得意)
Me:(⊙o⊙)哇!原来是这样啊!老师突然觉得好幸福哦!谢谢你哟!
……
那一刻,我们都是幸福的。我,因为学生的关心而幸福;学生,因为我的接纳而幸福。我们的幸福是基于彼此的感恩!
幸福,其实是一个人自我满足后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来源于目标达成后的喜悦,也可以是和别人(或事)的不幸对比后,对自身处境产生的一种满足感。幸福不分阶级也不分贫富,它只取决于人对生活是否满足产生的情绪。
与孩子而言,幸福是爸妈优质的陪伴;与学生而言,幸福是自己的努力得到该有的认可;与家长而言,幸福是母慈子孝阖家安康;与老师而言,幸福是陪着学生一同成长、彼此感恩。
Day5-最美之声分享
最爱《心愿》的歌词跟旋律,每次听都会觉得很温暖,不曾逝去的青春。
湖水是你的眼神
梦想满天星辰
心情是一个传说
亘古不变地等候
成长是一扇树叶的门
童年有一群亲爱的人
春天是一段路程
沧海桑田的拥有
那些我爱的人
那些离逝的风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那些爱我的人
那些沉淀的泪
那些永远的誓言一遍一遍
我们都曾有过一张
天真而忧伤的脸
手握阳光我们望着遥远
轻轻地一天天
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
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轻轻地一天天
一年又一年
长大间
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长大间
我们是否还会再唱起《心愿》
……
久违的《心愿》,再次唱响,依旧温暖。
Day5-勇气与使命
相同磁场的人总会相聚。N6闪电 行动的小伙伴都是一群向上,有极强内驱力的小伙伴。
N6的学习,之前是我一人学,近段时间,课间时会经常跟同事聊天,每个班都会有部分令人头疼的学生,那种爱惹事,被老师问时又不吭声的那种,所以我会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他们我在N6学的“如何说孩子才愿意听”“如何听孩子才愿意说”方式。我看到同事们也在慢慢尝试、摸索了。习惯了“专家型”,让大家尝试“教练”时感触都是“太难了!”对孩子如此,我们私下里也在用“教练”尝试对话。感觉都挺好的。
2020年做得最有勇气的事,是我结合所学,自己以一个后备干部的身份向教育局局长提交了一份关于“如何做好校长、为什么做校长、做校长为了什么”的答辩(本来是局长要求新晋校长做的答辩,我们学校新晋校长却让我们学校所有后备干部写一份,我如期完成了)。得到了教育局局长、督学办主任等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全县教育系统党建培训时,局长在会上特意提到了,我是唯一一个如期提交且真正有思考的答辩的人。
Day6-对话学生
今天,跟班上一学生做了一次对话练习。(科任老师反映他今天状态不对,但问他时就是怎么问都不愿说的状态。)
为了不被干扰,也为了对话不太刻意从而给学生增添心理负担,所以上午课间我以请他帮忙让他帮我搬作业本到我房间批改为由,与他做了如下对话练习:
我:××,辛苦啦!谢谢你哦!(我拍拍他的肩,真诚且微笑着对他说。)
生:不用谢。(简单的三个字,但听得出对于我的谢意,他并不排斥。他的脸上显然是放松的,没有敌意。)
我:对了,老师这儿还有几颗糖果了,给你吧!(我将桌上的糖果都给了他)
生:(他拿了一颗)谢谢老师!
我:都拿去吧!
生:不了,老师,我拿一颗就可以了。(说完,他准备走了)
我:你不喜欢吃吗?
生:喜欢。
我:那为什么自己只拿一颗了?老师是真的想都给你的哦!
生:我喜欢吃糖,可是我都拿走了,老师你就没吃的了。
我:哦,原来这样啊!没事儿,到时想吃了老师还可以再买,或者下次你有好吃的也可以给老师一起分享啊!(我把糖都塞到他口袋里)
生:谢谢老师!(说完,他摸着口袋,欲言又止)
我: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了?(我微笑着看着他)
他犹豫着……
我:来,我们坐下来。老师看到你好像有些为难,不知老师能不能帮到你了?
生:(思虑良久,眼眶有些湿润)肖老师,我觉得今天很委屈。(声音里有些许哽噎)
我: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委屈了?
生:今天来学校的路上我跟班上的××在买早餐的时候不小心撞了他一下,他没站稳,滑了一跤,他站起来二话没说就把我的早餐给摔了,还踹了我一脚。
我: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了?又是怎么做的了?
生:我当时很生气,我也还了他一脚。
我:是什么让你生气了?
生:他摔了我的早餐,还踹了我一脚。
我:他为什么会摔了你的早餐,还踹了你一脚了?
生:可能就是因为我不小心撞了他,让他滑了一跤吧。
我:他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吗?
生:可能不知道吧。(生犹豫了一会儿)
我:为什么他不知道了?
生:因为我没跟他说。
我:为什么你没跟他说了?
生:因为还没来得及说。
我: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又会怎么做了?
生:我可能会先跟他说声对不起,同时扶他起来。
我:如果当时你跟他说对不起了,并且主动扶他起来了,你们会是怎样了?
生:他应该不会摔我的早餐,也不会踹我了,我们可能就不会弄得这么不愉快了。
我:那你觉得现在能做些什么能让你们解开这个结了?
生:我还是应该跟他说声对不起!
我:嗯!老师要为你点赞!(我一手为他竖起大拇哥,一手拍了拍他的肩)去吧!
生:谢谢老师!
说完,小家伙如释重负,哽噎早已没有了,脸上亦是由阴转晴了。
对话,需要一个彼此都觉得安全的氛围,才能放下戒备,敞开心扉。
对话,是一次心与心的碰撞,只有彼此走进,才能掀开虚掩的屏障。
Day7-开始学“问”之旅
《关键在问》,家人已经取到书了。带着迫切的心让家人给拍了发过来。这种方式很独特,却愈发激发了对这本书的期许。
“思考、质疑和想象是人类意识的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和机器之所在。这些思维工具可以发挥人类的主动性,而负责的个体需要具备这样的主动性,以便参与和构建自己的生活。——约翰·拉尔斯顿·索尔”
被开篇深深地吸引住了——“走进全世界任何一位教师的办公室,你都能在一片‘嗡嗡’声中听到各种充满挫败感的故事和关于教学的矛盾问题”——“这不正是当下的现状吗?!”纵然有了N6对话孩子的“教练型对话”初体验,但是真正的与孩子对话、与同事对话时,我们依旧会有诸多的无所适从。
问,是一门艺术。问什么?为什么问?如何问?应该是“问”发生前需要做足的功夫,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去思索过。当然,我也如此。
问,是对话的开端,问得好与否是对话能否得以深入剖析问题的关键所在。
Day8-“对话”反思“焦点讨论法”
“对话”,每个社会人每天都会做的一件事儿。然而此处我们说的“对话”绝非茶余饭后的谈资、八卦,而是深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对话。
所谓的“对话”,那便是有问有答,而问答之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听——问者需要答者听明白,答者需要问者听清楚。只有问答在同一个频率时,对话才能得以继续。
对话,需要一个彼此都觉得安全的氛围,才能放下戒备,敞开心扉。我们需要的对话是教练型对话,而非专家型对话。对于“专家”,说实话,很多时候内心是存在抵触、排斥的。不是说他们不够“专业”,只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居高临下之感让真正挣扎在底层的“普通人”们会觉得太过飘渺和压抑。很多时候,我们要的并不是一个“理智的答案”,而只是简单的陪伴和指引。貌似是在寻求答案,实则每个人内心却早有答案,只是偶尔会间歇性地会陷入自我困束的迷局中。
教练的对话是没有答案的。我们所做的只是陪伴,通过“发问”引导被发问者去向未知的潜在。教练的聆听,听的是语音之外的声音。通过有口无心去追寻真正的“有心”。
对话,是一次心与心的碰撞,只有彼此走进,才能掀开虚掩的屏障。对话,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于听。教练型对话的听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听,而是“聽”,讲究的是通过“耳(听关键词、信念、视角)、目(观察表情、肢体动作的改变)、心(感受叙述者的感受、需求、渴望)、王(感悟叙述者的美好品质、优势天赋、闪光点)”全方位的聆听。这倒是与“焦点讨论法”有不谋而合之处。
“焦点讨论法”,这一方法包括“O-R-I-D”四个层面。简单地说,这一方法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
客观性层面(Objective):处理信息和感官的觉察,这便是教练型对话聽中的“耳、目”;
反应性层面(Reflective):有关个人的反应和联想,这便是教练型对话聽中的“心”;
诠释性层面(Interpretive):关于意义、重要性和含义,这便是教练型对话聽中的“王”;
决定性层面(Decisional):关注解决方案。
对话,关注的是当下,为了更好的未来走进、深挖;讨论,是针对某一可商榷的问题为达成某种意义的学习展开的对话。
对话,是讨论的基石;讨论,是对话的分枝。
Day9-瞬间很短,追逐很长
对于王德国老师其实真的不算陌生。记得我们第一次的线上见面还是在2018年青椒计划分科学习结束时我们数学组的优秀学员分享。那是我们的第一次线上分享,大家对设备都不太熟,对这种分享方式也同样很陌生,所以表现得很惶恐。然而现在,大家对这样的分享早已驾轻就熟了,面对镜头自然、落落大方,表达自如、流畅。
时隔两年多,虽然我们的交集好像不算多,但是互联网上我们却是见证着彼此的成长。在你争我赶的氛围中我们都成长了,也只有跟这样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在一起才发现,自己的行动力真的落后了太多太多。
纵然能为自己找到千万条看似情有可原的理由推托,可内心依旧清楚。今天王老师的分享,好像突然点醒了自己。有些“痕迹”我们需要真正落到实处,也就是计划与记录。做,就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想一出是一出。记录,需要懂得精炼而全面。学会复盘,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多此一举,而是为了查漏补缺更好地整理出发。
曾经一度觉得榜样都很遥远,但现在发现优秀其实早已在身边。停留(不论长短),实则就是落后。想要拉近与优秀的距离,唯有不断向上、向前。
与优秀者的距离很远吗?其实不远!只在一次次倦怠休整时守望过往成就沾沾自喜的一个个瞬间。瞬间很短,串联起来的追逐却会很长很长!
Day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昨天跟同乡中学校长聊天时,校长感慨:现在爱读书并坚持读书的老师太少了,而教育很悲哀的一件事儿就是一群不爱阅读的老师却在苦口婆心地鞭策学生要好好读书。
在《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才不在乎你考试的名次,我在乎的是你的脑子是在睡觉,还是一直在转。”思考的价值远比片面式的考评来得更有意义。
时间从不会因为某件事或某个人而停滞不前,所以不论愿与不愿,我们的身体、生命都在向前。只是,时间太快,如果没有新知识做助燃剂的推动的话,我们的灵魂会被甩得很远很远。
约翰·杜威曾说:“理解就意味着抓住了所获取信息不同部分间的关系。只有在获取知识时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思考所学的意义,才能获得这样的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学,唯有内化才能真正据为己有。
万物起源,本是一无所有、一无所知,犹如白纸一张。一切的一切都是在0的基础上一点点地着色拼凑而成。生存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是在一点点的积累中不断尝试,再通过内化所有的基础上更新累积。
Day11-无声的答疑
今日阅读《关键在问》小感悟:(能亲手捧着书阅读跟家人拍照图片阅读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哦!有书在手的感觉,思绪都变得连贯了不少。)
来自书中的答疑:
老师们都有一个困惑——我已经教得够透彻了,为什么学生就是不会?是我教得还不够仔细?还是学生真的能力有问题?
对此困惑,老师表示很无奈,学生也觉得很无辜。说实话,不是老师不够优秀,也不是学生不够聪明,只是师生的意识建构还未达成共识。
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世界赋予的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构建自己的理解。
老师讲授知识点时已经将零散的认知用时间轴反反复复编码、优化,早已融会贯通了。而学生,他们的认知还处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踩点阶段,与老师之间还隔着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磨合。
Day12-示弱的幸福
昨天爸到怀化来复查,说已经好久没见过小宝贝了,所以今天特意带着两个小家伙去姐家里看爸。已经很久没一家人在一起吃火锅了,天冷,今天特意添了锅(当然,孩子大姨也是为了满足某人之前心心念念的欲望)。
家人,是一辈子的牵挂。而父母的身体也一直是自己的一块心头病。每次短暂的相聚,都想为父母、家人留下一些幸福的瞬间。因为珍惜,所以觉得弥足珍贵。
曾经父母都最不喜欢拍照,尤其是爸爸。他一直都认为自己不上相,其实他是害怕看到自己严肃的表情与家人的格格不入。现在,爸对我们的拍照要求不再抗拒,而是尽可能的配合。身体不再如前的爸,性子也变得越发的柔软了。爸一直都很要强,他害怕成为儿女的负担,所以一直以来总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实际上他是最渴望儿孙承欢膝下的。
在生活里,我希望自己永远是在父母面前能让父母有被需要,在父母之后能让他们有所依靠的女儿;在儿女面前能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母亲;在爱人面前可以卸下防备做真实、真诚、真心的伴侣。
明智了大半辈子的爸,虽然知道现在儿女都长大了,很多事儿他都搭不上手、插不上话,但是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发挥余热,用自己的智慧为儿女排忧解难、指点迷津。
小的时候,日思夜盼的就是想着能够快点长大。觉得长大了就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了,长大了就不用老是听父母的唠叨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觉得长大了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全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
然而现在,只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最好可以定格在每次能与家人相处的瞬间。那样,就能好好地陪着孩子长大,给他们多一点安全感;陪着父母一点点的变老,让他们少一些失落感。
今天,陪爸聊了很久很久。他说即便我不说,他也最清楚我的不容易,我说很多东西我还是需要他帮我出主意。我知道,有些东西如果不曾开诚布公地说,彼此的担忧可能会被假想无限地放大。所以,每次面对面的时候我都会跟爸坦诚一些“忧”,当然,更多的还是“喜之忧”——现在的他受不起再多的担忧了——每次向爸取经时,爸笃定的眼神里都会泛着光 ,不论是跟爸学做菜,还是跟他请教面对生活中左右不定的抉择。
生活里,尤其在家人面前的我们都不需要伪装得太过要强,因为真实的我们没有那么强。与其强得彼此煎熬,不如弱得彼此舒心。再说,偶尔向儿女示弱,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意识;偶尔向父母示弱,能点燃父母的希望之火。何乐而不为?
Day13-用心,也能与刺猬相拥
昨天忙着陪父母聊天了,没有时间跟女儿真正的独处(就我俩,没有旁人的叨扰的那种)。
今天中午来学校前午睡时特意跟女儿一起看了昨天塔塔教练分享的视频。说实话,昨天自己看的时候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刺猬。现在女儿很多时候也跟视频中的小刺猬一样,好像炸刺的刺猬似的。所以,今天特意叫女儿一起看了视频,并有了如下的对话:
我:笑笑,看了这个小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吗?(视频虽然很短,但是陪她看的时候我会不时地会看看她的反应,她一直都很认真。)
笑笑:妈妈,我觉得小刺猬好可怜,但是最后他也很幸福。
我:为什么说小刺猬可怜了?又为什么会觉得他很幸福了?
笑笑:他背上都是刺,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扎到,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觉得他一个人好孤单、好可怜。但是后来小动物们想出了办法,把它的尖刺用泡沫扎好,这样小刺猬就不会把小动物们刺伤了,他们就能好好地玩耍了。他们拥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好感动,小刺猬好幸福啊。
我:你觉得小刺猬的刺会扎到谁了?
笑笑:他的小伙伴们。
我:还会有别人吗?
笑笑:(眼珠子转了转)……可能还有想伤害他、靠近他的人。
我:你觉得小刺猬的刺好吗?
笑笑:(她想了想)嗯……我觉得小刺猬的刺好也不好。
我:为什么了?
笑笑:小刺猬的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保护自己,但是他跟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时候却不能跟小伙伴们很亲密地接触、玩耍啊,就像视频里小伙伴坐秋千就没人敢推他一样。
我:是啊,小刺猬的刺既能保护自己不被坏人伤害,但是他的刺也会伤到真正爱他、想要亲近他的伙伴、家人。如果你是小刺猬,你会怎么办了?
笑笑:妈妈,小刺猬的刺是天生的吗?
我:是的。
笑笑:如果我是小刺猬,但是刺又是天生的,那我对坏人的时候就把刺竖起来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受伤害。
我:那跟家人、伙伴在一起的时候了?
笑笑:我可以把刺收起来,再穿一件漂亮的公主披风,那样的话美美的又不会刺伤家人跟小伙伴。
我:你觉得生活里的你跟小刺猬像吗?
笑笑:(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嘻嘻 有的时候有点像。
我:比如呢?
笑笑:我有的时候对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弟弟说话很凶。
我:那你觉得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弟弟是坏人了?还是你的什么人呢?
笑笑: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啊!
我:那你觉得对家人应该怎样?是像刺猬一样把刺竖起来,跟他们对抗?还是怎样呢?
笑笑:我应该对他们好一点,
我:为什么?
笑笑:因为他们都是我的家人,他们都是真正爱我的。
我:你真棒!妈妈爱你!
笑笑:妈妈,我也爱你!
……
(我摸了摸小家伙的头,在她额头上给了一个午安吻。突然发现依偎在我怀里的小家伙,还是那么的柔软……)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大雪纷飞树林里,两只刺猬远远的对立而视,瑟瑟发抖。他们尝试过靠近,可是每靠近一次就会离得更远。本想靠近取暖,结果不懂收敛反而伤了彼此。最后两只刺猬活活冻死在了树林里。
没有人不渴望被温暖,只是有的时候找不到合理接纳彼此的方式。爱,需要用心传递。用心,即便针锋相对也能与刺猬相拥。
Day14-“公平之路”
这本书中给你感触最大的是哪些词汇?
我看到了“农村小学教师”、“足不出户”、“公平教育”。
看到这些词汇,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会想到自己。我也是农村小学教师,是互联网让我们真正享受到了什么是“公平教育”。论资历,很多机会是怎么都轮不到我们这样资浅势单的乡村一线教师。但是,与互加同行的这几年里,很多名师大咖的课是很多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了课程,而我们却唾手可得。
这几年的学习与你而言,意义如何?
几年的学习,不论是视野还是学识以及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互联网,越发的明白什么叫“视野决定高度”。
对此,你觉得自己能做些什么?
自己是互联网的受益者,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自己所学得到的福祉分享给更多的渴望公平教育、渴望拓宽眼界之人。
那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首先,我需要好好内化所学,告别下载模式;然后通过内化,也通过对身边之人的了解,以身边人能接受的方式推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坚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固有的思绪,绝非一朝一夕。
Day15-对话自己
客观性层面:
对于2020年,你会用什么的词汇来概括?
选择、挑战、改变、坚持
反应性层面:
这些词汇让你回想起了什么?
2020年我们都共同面对了一次生死挑战,在疫情面前大家选择了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疫情后期,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或主动或被动。与自己而言,从年初的云伴读、云伴学,再到N师的结伴同行,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做选择,庆幸的是自己选择了坚持改变。
诠释性层面:
这些坚持与改变对你有什么意义?
虽然每一次选择之初也有过彷徨,有过犹豫,然而最终还是战胜了惰性。尽管每次的坚持都很难,但是每每回望时,也会忍不住为自己的坚持而自豪。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向自我认识更进一步。
决定性层面:
对于即将逝去的2020有何感言?对即将到来的2021又会有何期许?
2020年,收获了很多,也错过了很多。
2021年希望:
1、每周至少陪家人(现在的6口小家)吃一餐饭;
2、每月能回老家看看爸一次,陪他吃吃饭,与他聊聊一些琐事;
3、每月坚持读书,完成10篇有思想的简书;
4、每周周末能与女儿有一次深度对话;
5、每月至少带一双儿女出去玩一次;
6、每天坚持锻炼10到30分钟,让身体能保持最佳状态,也好让家人们可以放心一点。
Day16-回顾&展望
拉弓就是一次下潜的过程,弓拉得越满,储蓄的能量就会越大,射出的距离就越远。“U”同样如此,浅尝而止,会有微微涟漪,然而沉得越深,弹起的力度就越大,弹起的高度就会越高。
每一份努力,每一次付出都会有回报!近处的靶心或许很直观,然而箭射得远,我们或许会延迟收获的喜悦,但收获到来时我们定会庆幸自己的全力以赴。
学习共同体,一定是有一股核心力量所在!“学而无友,孤陋寡闻”。有友相伴,如同吃下定心丸,在孤独、无助、懈怠时,同行人便会成为我们的解语花、行动力。
在当下的学习共同体(N6闪电 行动)里,我看到了坚定、笃定、成长。一群人走着走着总会有人落后,我相信自己的坚持也同样能带给同行人以力量。
回顾,是梳理;展望,是指南。想要让指南更明确,就得学会清晰梳理过往。
Day17-思“公平教育”
知识本就是无边界的,而无边界的学习便是能够不断跳出“井底”,不受地域所困,不受时空所阻。
互联网便是井外之天,海量的信息,平等的权益,只要肯接受,一切就是无限可能。通过互联网,孩子们看到了大山之外的世界;通过互联网,孩子们知道了世界本该有的色彩;通过互联网,孩子们知道了普天之下我们同样可以与千里之外的同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
当下,互联网课程很难自下而上地全面推行,在于很多人觉得接受新事物无疑是平添负累,加上上级的不重视,这让底层推广的一线乡村教师们困难重重。
教育公平,不仅仅只是物质的普及,更在于心灵的扶持。好的资源需要好的政策护航才能将意义真正的最大化。
作为2021年,疫情后期亦是新形势、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仅需要有过得硬的教育教学素养,更该有敏锐地洞察力跟与时俱进的行动力。
其实,教育不难,生活处处是教育;然而,教育很难,难在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难在我们明知有太多的不公,还要努力要求绝对的公平。这就好比:本身只有蒸汽机车的配置,却要求与高铁齐头并进一般。
蒸汽机车,也曾是十九世纪人们最引以为傲的发明。只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蒸汽机车逐步改良后便有了绿皮火车,有了空调车,有了动车、高铁。以后,或许还会有更快、更稳、更舒适的铁路交通工具,然而这一切都是拥有了蒸汽机车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得。我们可以歌颂当下甚至未来的科技,但不代表曾经的创举便是一文不值的“伪科技”。
蒸汽机车终有一天会改良成为高铁的模样,这只是时间问题。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坚持在前行的路上,有一天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中你已走过了很远。我们可以偶尔驻足回首,稍作休憩后,还需要继续赶路,因为我们都是人生驿站的过客。
公平教育,真正的公平教育,只是时间问题。互联网的普及加上2020年突发疫情的推动,一定会加快公平教育局面进程的脚步。心中有梦,坚定笃行,梦想之门便不再遥远。
Day18-“潜”
面对价值观清单,突然发现如果没有2017年与青椒、互加的邂逅,也许现在的自己仍旧缺乏得太多太多。然而,一切冥冥之中早有注定,注定了邂逅,唤醒了潜意识里自卑、自闭的价值观:
1、主动接纳。以前更多的是被动着接纳,心有不甘,情有不愿。然而,当互联网成为自己孤立无助时唯一的陪伴与依靠时,一切便开始了悄无声息地转变。从视若无睹,到半推半就,到深陷其中,再到如今愿意主动追随。这种力量也许就叫渴望!渴望成长,渴望渴望的渴望。
2、明智地使用资源。现在我们并不缺乏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适合自己。学会理智地甄选、内化,才能将资源真正意义上的据为己用。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很重要,但是知道什么不适合自己更重要。
3、改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发质的改变。走进互联网之前(作为互联网第N代的移民,早前多少有些了解,但终究还只是个过客式的门外汉),即便隐约地感知着内心有不安现状的躁动,然而却无从知晓,找不到与吾心有戚戚焉的“英雄”,只能自怨自艾地暗自神伤。然而,2018年走进互联网之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唤醒了沉睡的意识,从而认清了不安现状的躁动。于是,改变就如此悄然成篇。
4、开放沟通。沟通,实则是一种输入输出同步进行的融合。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主动接纳,合理利用资源,内化后才会有所改变。2018年以前,我其实并不太愿意主动向人表达意愿,所以很多时候处于类似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互联网为自我封闭的自己送来了一缕轻风,继而清香四溢,最后便是心门为之而开。
5、服务他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我演绎,不过是闭门造车。服务,实则是一种很好地输出方式,也是真正将所学、内化付诸于行动的知行合一地实战方式。唯有经得起推敲,耐得住考验的方是可行之道。
要从一座山攀上另一座更高的山,第一步便是先下山。下潜的过程很难,因为有太多需要舍弃,舍弃我们的自负与自满,舍弃勃勃的野心,让自己变得纯粹一点。但是,只有我们心无旁骛的全力以赴时,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自己。唯有潜到谷底,才能厚积薄发一路向上!
Day19-触动与反思
今晚,很是触动。不仅仅只是因为有幸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课题结题会】,见证了从2015年一所村小开始的互加计划,到2019年参与华师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一路的成长历程,更在于真正见证了受互联网裨益的乡村娃娃、乡村教师们一路的成长与蜕变。
曾经,觉得课题真的很大,大到望城莫及。然而,今晚的结课分享、分析中却发现,我们就在课题中,实实在在地参与着、改变着。每一位因痛、因难而努力向上改变的生命个体都在为“课题”贡献着、验证着。
(云南富宁的村小娃娃)
说实话,今天最触动我的还是当看到乡村娃娃们因互加美丽乡村课程而自信地翩翩起舞时,笑靥如花。那份自信与纯真才是天使们该有的模样!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经济发展延伸的文化附加,是给孩子们的未来指引最有利的朝向。乡村学校为什么不能彻底取缔?就是因为差异化的人文环境更适合乡村,“思想扶贫、教育扶智”的政策实施,需要乡村学校夯实最后的一公里路。城乡教育的差距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正在逐步缩小,而城乡娃娃们的差异亦不再那么明显。即便没有绚烂的舞台,大山依旧用那宽容博大的胸襟托举起了山里娃娃们的大梦想!
教育究竟为了什么?小学教育真的只有题海战术?痛苦教育吗?是孩子们不能动?不愿动?还是不会动?是山里娃与生俱来的自卑与自闭?还是“唯分论英雄”的功利教育一点点地束缚了自信的天性?身体的僵硬可以通过勤加练习一点点的训练,但是心门紧闭、灵魂的僵化却很难通过机械化地训练使之变得灵活。
我们需要方法论打基础,这是最直观的成效,然而不懂变通、不会选择,一切便失去了意义,所做一切只会成为令人挫败的无用功。长此以往,快乐,便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没有快乐的人生,一切都不过是木讷的重复,了无生趣。
Day20-未雨绸缪
回顾,是梳理;计划,是指南。转眼2020即将结束,全新的2021又将开启。未雨绸缪,利用接下来的10天时间,我们可以如此继续:
1、总结2020得失,理清思绪,按月制定2021行事历;
2、结合2020写下的2021的愿望清单,督促自我努力践行;
3、巩固实操“教练型对话”,坚持每天与一个学生做对话练习。
Day21-相约冬至,回望
站在冬至日,回望12月走过的闪电21天,隐约间我看到了一个大筛子。而每个人都是筛子里不断滚动的着小石子。时间在不断地抖动,一批批弱小的小石子被不断地筛落,但却有一小部分石子在悄然地壮大着。想要存留,只能努力吸收更多扎实、紧致的根基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行。
回过头来看走过的这21天时间里,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却是塔塔教练分享的短视频,以及跟女儿的对话。有些东西,只有真正内化了,才会记忆犹新。
曾经,最担心的就是对儿女的亏欠,这也是一直以来的心头病——我将最好的青春,最多的陪伴给了学生,而自己的儿女同样最需要陪伴——不想,一个短视频,一段珍视的对话,无形间竟拉近了母女间的距离。
对话,需要彼此的绝对信任,有信任才会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才能真正的放松,只有放松了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与学生、与身边人对话同样如此。
冬至日,有一年中最漫长的黑夜,但是熬过了,白昼就会越来越长。其实,2017年以来,自己虽一直努力思考着,在互联网上也影响着很多人,但是线下的自己却长期被孤独的阴霾困顿其中。好在,孤独的冬至终于即将过去!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