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而欲作,吾將鎮以無名之璞。】
[明] 動靜合道,柔弱用道,萬物因而自賓自化,其心神靈驗如此,效亦偉矣。然理極弊生,方物之始化也皆無欲,不有所作為;及其化久,信衰情鑿,遂心生好變多為之念,捨無為而有為。其作之成也,私慾巧偽日滋,紛亂人事,猶以藥治病,病去而藥不忘。故聖人辨之於早,防之於漸,而為左之治。
吾,我之身心也。鎮,定也,安撫也。以,左右之也,用之也。璞,未經刀斧鑿製,未散而為玉器之素質原玉,亦以喻人心情志之和靜,為天心道隩之妙用也。
周製天子祀天,手執鎮圭,以攝諸侯之禮。天子之鎮圭,代表外在權威,雖能一時杜人物欲之弊,究不能塞人物慾之源,使我心、他心盡副天心道心也。
鎮圭未成器之前身,即無名之璞,猶無為之道,原不為主,不欲而已;及萬物始生於無為而漸至於作,則事變情遷,日益滋偽,於是王侯為天下,先有欲名為之心,施之以有名為之政,即執圭以鎮天下,則凡有作為,皆璞散為器也,而有為之形器,不足以玄默化民,民有不化,天子繼之以符節(起軍旅、治征召),強力鎮壓,使無智者知而不敢為;有欲者,欲而不敢作。然物極必反,天下又將為之動而亂矣。是有名之圭,如執葯成病,終不濟事,不若無名之璞也。
[悟] 聖人心中毫無抱璞之念,身外亦無持鎮圭之跡,淵然默運,但以自然處之,撫之以無為,化之以清靜,凡一切有為之法,如可尚之賢,可貴之貨,可欲之利,可制之名,皆卻而不為,無為而為,不自知其功,則吾心自靜而正。
夫如是可謂真無欲,真清淨,真鎮之以無名之璞。故鎮之以無名之璞,亦難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