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美丽因为丑恶的存在而存在,善良因为不善的存在而存在。“有”“无”相互依存,相互存在。老子最早的朴素辩论法,以长短、高下、难易、前后、音声为论证,证实了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
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如若一旦掺杂后人主观意念,便失去了事物本来的样子。就拿美丑的观念来讲,最初人是没有美丑意识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性自私的一面让人们普遍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为好的,相反的为不好的。人的主观臆断让很多事情背离事情本身。
所以老子认为,德行修养高的人,往往不在意事情的好坏,这样往往能清楚事情本身,认准事情本质。就像一束玫瑰花,有的人看到的是花朵的鲜艳美丽,有的人却看到的是茎秆上的刺。不随意去提倡或者打压一些事物,让事物放任自由。正因为这样,圣人才在处事方面采取了“无为而治”的做法,实施无言的教化方针,任凭万物自然生长。给万物生命而不因为这一点将其据为己有,养育万物也不因为这一点而自恃能力甚高,帮助万物成就自己也不会居功自傲。只有身兼功德而不自恃功德,功德才能不散去,才能帮助自己成就不朽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