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感悟: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旅行
社会实践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从小学开始,每个假期都有不同的实践,但由于年龄等一些客观因素,以前接触的实践基本就是在家附近做志愿者,所以对传说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充满了向往。进入大学之后,一直在期待着假期的社会实践,但可惜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计划,很多社会实践方案不得不改为线上,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听从指挥,不给国家添麻烦。幸运的是,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疫情,使疫情可防可控,同学们终于可以回到学校了。
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和社会有更大的接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活动。用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大学生必须要上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以各种方式参加实践,深入社会,提高自我的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我们大学生了解社会的现实,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贡献社会有很好的奠基作用;有利于将我们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暑期社会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踏入社会,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检验自我。
在暑假开始前学校举办了第七届社会实践方案设计大赛,经过学院老师的指导,我们首先确定了实践的主题是利用专业知识去探究中医药发展现状,确定主题之后就是设计实践方案。团队成立初期,彼此间不是很熟悉,但好在我们目标一致,在优秀的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大家开会讨论了实践的重点以及如何开展实践等一系列问题,团队分工明确,在规定时间内将策划完成,并进行完善。再到后来评审、答辩,我们的社会实践方案被评为优秀方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付出。
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实验室科研项目进度问题,我不得不放弃本次线下实践的机会,负责线上部分。虽然我没能跟团队小伙伴们一起去济宁探寻中医药的魅力,但我时刻关注着实践团队的消息。第一天我们团队赴广育堂国药工业园参观交流,通过与现场小伙伴的联系和“华小佗”实践团公众号内容,我了解了广育堂的历史沿革、二仙膏等名药的由来、选用药材的种类,也跟着团队“云”参观古法炮制工艺展厅,观摩古时中药炮制所用器具,很新奇,也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中医药的认识,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虽然目前课程与中药直接联系的不是很多,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将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与本次实践所闻所知相联系,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前期准备工作还包括调查大众对中医药现状发展的认识,为此我们做了问卷调查表,以便得到更加具体直观的数据,线下的小伙伴们去了多个中医馆现场采访了病人、老中医等人,为后期调研提供了更具体的向,虽然还没有具体数据,但我们可以知道现在中医药发展状态不容乐观,大众对于中医药的认识是浅显的,也是神秘化的,很多人治病的第一首选仍然是西医,同时对于中医还是存在一定的担忧,这些问题都在告诉我们加快中医药的发展是义不容辞的,因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治疗慢性疾病多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团队成员在参观调研广育堂、福明祥中药材种植园、孙思邈中医馆等地的同时,负责线上部分的小伙伴也没闲着。当了解到普通大众对中医药认识不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宣传时,我们特推出“每日一享”板块,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药材,拉近人们与中医药的距离,而很多中医药材其实也是平时在吃的食材,比如西瓜、梨、菊花、鱼腥草等,通过网上科普中医药小故事增加中医的宣传度,让其不再神秘化,相反,中医药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
经过本次实践,使我对中医药整体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医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大众应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医其实构建了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同时我们学习中要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实践启发自己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我们在学习本专业的过程中,要学会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中医学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