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诗经,读到《蝃蝀》这首时,不由为诗中的女子捏了把汗。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后汉书·杨赐传》唐·李贤注引《韩诗序》云:“《蝃蝀》,刺奔女也”;宋·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刺淫奔之诗”;《毛诗序》以为“《蝃蝀》,止奔也”,看来确定无疑,这是写一个私奔女子的诗。
蝃蝀,即彩虹,古人以为虹的产生是由于阴阳不和,婚姻错乱,因而将它视作淫邪之气,如刘熙云:“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诗以此起兴,并以淫邪的彩虹来比喻要出走私奔的女子,她此刻心里只有自己的心上人,不惜远离自己的父母兄弟,不惜破坏世俗的婚姻礼仪!
这是一个沉浸在爱情里的女孩子,你说她大无畏也好,说她被爱冲昏了头也好,诗中没有细节的交待,但可以推测出来,她的爱情一定没有得到父母的允许与祝福,并且可能永远得不到,对方是什么态度不得而知,反正她是爱得欲生欲死,为此可以不管贞信之节,不顾父母之言,违逆天地之命!
有人说按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个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私奔女子,正是一个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勇敢女性。我不是封建卫道士,也无意为现代性解放张目,我只是从人性的角度关心这为爱私奔的女孩子是否过上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
有一次电视剧里演一个漂亮的小女子与情郎私奔的桥段,在漆黑的深夜里,她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约好的大树下,却久候人不来,周围各种自然界的和声那时都成为恐吓成为压迫,她心急如焚,她惊惶失措……我在心中过了一过,想着任他是怎样风流倜傥的男子,我也没勇气克服怕黑暗怕落单的恐惧,跟他做这样毫无把握的私奔,而私奔往往是毫无把握、充满变数的!
白居易的长诗《井底引银瓶》,就写了一个与情郎私奔少女的不幸遭遇,他们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地相识了,然后男子指着南山上的松柏树信誓旦旦,女子立即暗合双鬟跟男子私奔了去,结果到了人家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在男子家里待了五六年,也不能得到承认,这里没有说明男子的态度,但我认为男子倘若对她处处维护,她不至如此难堪,也不至如此失望!最后,她只好无限凄凉悲愤地警告后世的痴情女子: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大学时读到这首诗,深受震动,却也存了个小心。觉得在封建余毒肃清之前,还是按部就班的恋爱结婚为好,一个人总不能生活在真空里,你除了是饮食男女、性情中人,还是社会一分子,那么你就要遵守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就连反封建斗士鲁迅先生,在他的《伤逝》里,都没有给一对私奔的情侣以美好的结局,单从人性的角度解读这部作品,未尝不觉得他们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涓生的懦弱、无能、自私。涓生本来想仗着子君逃离空虚和寂寞,可是爱得坚定透澈的子君竟甘愿做一个小主妇,真正过起柴米油盐的日子,在没有经济能力的涓生眼里迅速成为拖累与压迫,冬天他们生不起炉子,他就自己躲到图书馆去,却从未想到子君是怎样独自挨过这寒冬……
有人分析此文是鲁迅先生为了抨击吃人的封建社会,我倒觉得世事洞明的鲁迅先生揭示了一个事实:爱情需要“物化”的基础,再美好的爱情没有物质基础的支撑也势必破灭。
如果涓生有能力给子君体面的生活,我想她的家人也不见得必不同意的。
我们从前的邻居女子,与我差不多的年纪,只是她早早不上学了,十七八岁的时候在外面打工,认识了一个高大的男子,她爱得如痴如醉,父母因为那男孩子来自山里农家,除了形象尚可不但身无长物,而且不是踏实肯干的人,油嘴滑舌,坚决不肯同意,结果她偷偷跟了那男孩子私奔躲到他深山的家里去了,她的母亲几乎一夜白头,父亲气得要与她断绝关系,后来她的母亲终究放心不下,不知打听了多少人,一年多后才打听到那男孩子家的地址,坐了好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去看她,她却已生下一个男婴,婆家因为她毫无预兆地私奔了来,瞧她不起,既没领证亦无婚礼,她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生活在陌生的环境与家庭里,仅能温饱,见了母亲抱头大哭,已经有了孩子,她的母亲始料未及,有时背着父亲给她和孩子送去一些营养品,后来那年轻的男孩子突然失踪,把她和孩子单独抛下,她独自在婆家无法过活,又遍寻男子不着,只好跟母亲回到家中。
我偶尔见她,那时她也不过二十岁的样子,却沧桑憔悴如四十多岁的妇人,抱着一个黑瘦猴子一样的小孩,这是那场轰轰烈烈伤筋动骨的爱情留给她的唯一见证,她见了邻居总躲着走,却不可避免地成为邻居们闲余饭后的谈资和教育女儿的反面教材。
我觉得她真是可怜,简直是《井底引银瓶》里女子的翻版,唯她生活在当代,还有父母可依仗,可是在许多年里,她也难以再嫁,只是一日老似一日。
我们要嫁的男子不必穿着龙袍,也不必骑着白马,但他必须有安稳立足社会的本事,或者至少有一颗踏实上进的心,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为再伟大的爱情,也不能保证相爱的两个人喝着西北风还有心情唱歌!
在文艺气氛浓厚的地方旅行,不时看到“私奔酒吧”的名头,“和我一起私奔吧!”等等充满了刺激、诱惑、勾引味道的话,仿佛私奔是一件风雅浪漫的事,我认为这里所指私奔是男欢女悦,郞情妾意的艳遇,大家为了一时欢愉,各有所求,各取所需而已。但如果你的私奔以婚姻为诉求,那趁早打住,私奔也许是一件刺激的事,但自古不是、从来不是、永远不是通向婚姻的正确道路!
诗经里那个望着天边的彩虹,惊慌失措,且喜且忧的女子,就象童话里说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结婚了,可是结婚以后他们漫漫人生到底如何无人敢问。
私奔的女子,等于自动放弃了娘家的后援和社会道德的保护,不顾一切地投奔了那个偷心的男子。就算到了社会风气开放的现在,无数私奔的案例依然证明,那些为爱奋不顾身的女子身败名裂之后,往往并没有得到她们想要的美好结局。
倘若是真爱你的男子,他怎么会舍得不给你名分,不给你婚礼,就让你跟他这样不明不白地私奔?尤其在如今婚姻自主的时代,就算小有阻力,倘若他是可以托付终生的男子,他自然有办法有能力让双方家长同意,得到亲人的祝福,他怎么会让你与家人反目,会让你得不到他家人的承认,会让你们的爱暴露在世俗的冷眼与非议里?如果他做不到,无他,第一他不够爱,第二他不足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