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羡慕咪蒙月薪五万的助理了!做秋叶大叔的助理,你能扛下来吗?

咪蒙助理的“五万月薪”还在为大家津津乐道,今天秋叶大叔又提到了“助理”这个话题。

大叔在《我写助理应该做什么,哪知道你们只看会不会月薪5万》这篇文章里说,自己的助理要做三件事:


一、传资料

负责大叔个人资料的一次性整理,在有需要时对外丢链接,包括:

1.整理大叔的个人简介;

2.身份证复印件;

3.图书、网课购买链接;

4.新媒体账户地址

……


二、婉拒人

其实就是负责一部分对外的接洽。因为大叔今年开始调整了重心,不再接对外的内训,因此助理就需要帮他推掉一些合作的邀请,内容包括:

1.了解大叔的日程表

2.了解大叔的在线分享价格

3.了解高校讲座的合作方式

4.熟知几种常见得体的说辞

……


三、帮日更

负责持续整理,然后定期进行调整

1.社群日常维护(清理不活跃成员之类)

2.同步更新大叔在各平台的文章

3.提供3~6个头条问答,便于大叔写文章

4.提醒大叔的一些日常安排

……


算下来,大大小小的事项接近20条。

这还不算临时交办的任务,以及要求助理跟上大叔的工作节奏。


看了这些内容,大叔的小伙伴都觉得工作量太大;不过,比起咪蒙的助理,这已经很轻松了好吗?

更何况大叔已经把这些繁琐事项的条条框框都梳理清楚了。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助理的工作繁琐、技术含量不高,但一个好的助理,还是可以从工作中学到不少“通用能力”。


我在大叔的助理身上,就看到了至少两个通用能力:其一是“分类整合”,其二是“工作的流程化”。

分类整合是指:能把看似复杂的内容,归类、整理,虽然两件事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因为步骤很相似,可以放在一起做。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让效率提高;

工作的流程化是指:可以将一件没有头绪的事情,总结出一套流程,能够拿出去分享给别人(就是形成自己的“套路”)。这样任何人都能很快上手。


借助这样的思维,我也可以将我自己的工作分类整合、并且使其流程化。

比如,我可以把自己的“新媒体运营”日常工作,分为三大类:文档类、日程类、沟通类。


1.文档类

可以归档、统一发布的,都属于这一类。

具体包括:项目相关资料、图片,每天的运营数据,每周的计划和总结,新媒体账号密码、常用网址……

这些文件都需要统一整理,方便随时调用。


就像很多公司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的资料找不到、同事们互相推诿、阅读做总结的时候常常找不到数据......

于是,不少人就索性把所有的临时文件,都保存着桌面上。

整理自己的文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2.日程类

主要是跟“进度管理”相关的工作。

对我来说,就是每周的日程安排:星期一提交总结计划、星期二准备微信素材、星期三提交甲方审核......

还有每天都需要跟进项目的进度,提醒上司“明天要做什么”;以及每天的推广数据收集。


如果我只负责一个项目,是很容易做好的,毕竟我还是比较擅长日程安排;但手中的项目多了之后,这里也在安排、那里也需要响应,我的脑筋就会间歇性短路。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多进程管理”,而我们很难做到“一心两用”。

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好日程的安排,提前留出足够的时间。


3.沟通类

沟通是很复杂的工作。

对我来说,就需要掌握进度表,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和甲方汇报、知道甲方审核微信的速度然后提前写好内容、知道甲方的时间节点按时完成策划案......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套路,包括“如何婉拒甲方的无理要求”;需要了解项目的情况,以便在沟通中能够表现得专业一点;需要定期查看日程安排、搜集数据,以便随时为甲方和上司汇报工作进度。


工作分类、流程化,这两个“通用能力”在大多数岗位上都能培养,而且随时可以迁移。

不管是做助理、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如果你想在职场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那么,这两个能力就是优先要掌握的。


以上就聊了一些我的看法,主要是思维层面的东西。

至于如何才能做好这两点?我自己也在学习中,很多方法也有待实践,现在写出来怕会“误人子弟”。

倒是可以推荐大家看看“麦肯锡”系列的书,《麦肯锡方法》、《麦肯锡工具》、《麦肯锡工作法》之类的,里面有很多关于职场的规范管理。


如果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也欢迎留言,一起聊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